社會社福

捐棺行善 助亡者入土為安

記者 蔣巧薇/採訪報導

每個人都會面臨死亡,往生後都需要一副棺材入土為安,古人說過:「人死曰鬼,鬼者歸也。精氣歸於天,肉歸於土」這句話的意思便是人在過世後要有一副完整的棺槨好好埋進土裡,不單單只是對於往生者的一種尊重;也代表將屍體埋進土裡,往生者才得以安生。

古人云:「儘管再窮也要省下棺材本」,這句話的意思是儘管人再窮也要買一棺材好好的安葬自己往生的親人。也許就是這樣的觀念根深蒂固,所以窮困人家不願意直接收下整付棺材,反倒願意收下愛心募集來的善款,運用善款自己來張羅親人後事。

捐棺是現在大眾較為普遍忽略的慈善,現在有許多願意捐棺的人,都是想要發揮善心做好事 ,也有人認為捐棺可以得到廣大的福報 ,有些則是看遍生死無常,因而捐棺。然而捐棺大多數是用募集善款的方式而不是直接捐贈棺材。

雖然並不是人人都有能力替自己往生的親人,買一副棺材安葬入殮,但是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透過網路平台以及身邊的親友,以隨喜捐贈的金額,幫助比較困苦的家庭小額費用,也幫助往生者能夠早日入土為安。

每個人都必經死亡,都需要棺材或骨灰罈。 攝影 / 蔣巧薇

在十幾年前九二一大地震的時候,其實是有許多人捐贈整副棺材的,但是當時卻連一副棺木也都沒有成功捐贈出去,也許就是「再窮也要省下棺材本」的這種觀念,才會在當時一副棺材也捐不出去。

從事殯葬業多年的吳炳鋒表示,人窮志不窮的觀念下,如果直接給予整副棺木可能會造成受贈者的壓力,因此大多數喪家不願意收下一整副的棺材,反倒願意拿到大眾募的金額,自己張羅買棺材,因此當他在幫喪家服務時,遇到有困難的喪家想要全額免費幫他們處理往生親人的後事,多數是被拒絕的。

從是殯葬業多年的吳炳鋒,施棺行善助人為樂。照片提供/吳炳鋒

捐棺也是有分種類的,第一種火葬棺木在早期一副要4280元,而現在也因為價格上漲棺木也變成4500元。另外還要加上無主墳墓管理費用及聯合祭祀費用,金額皆為隨喜捐贈。聯合祭祀費用,就是有些貧困家庭無法獨立出資舉行葬禮,則由好幾位往生者一同舉行葬禮。

民眾可自行選擇捐款金額,救助弱勢,功德一樣。資料來源/臺北市殯葬管理處、製圖/許銘哲

嘉邑行善團團部員工吳秀蘭表示,在去年所收到的善款大約6600多萬元,五年來的施棺數量大約1500件,一件三萬元整。也因為囤放棺木空間不足,還有著難以運送的問題,所以才在施棺上,並不是直接給予棺材而是給予金錢,讓貧困家庭不要因為籌不出喪葬費而茶飯無心,也希望貧困人家的往生者可以早日入土為安。

捐棺幫助清寒亡者入土為安

每當吳炳鋒知道有貧困喪家需要幫助時,都是私下的募款,靠身邊的同事和親友來募集清寒家庭的喪葬費資金,捐棺只是形式上的名義,並沒有在捐實體的棺木。其實捐棺,實質上是在幫助貧困喪家募集喪葬費,讓家屬可以自己決定要如何處理自己親人的安葬事宜。

貢丸主播楊中化說自己曾經是跑了十幾年的社會線記者,因為在工作過程中的歷練,看到了許多生生死死,也在採訪時也發現有許多貧困家庭無法幫助家屬買一副棺材,因此內心頗有感觸。從電視台工作離職後,不只傳承舅舅做貢丸的手藝,心有餘力之時還一邊善心做捐棺公益,至今捐棺善舉也有十年之久了。楊中化每年至少捐出十副火葬棺材,捐出的金額給所在縣市的殯葬管理處。

貢丸主播楊中化辭職電視台工作後多年來行善捐。攝影/蔣巧薇
殯葬管理處感謝捐贈者的愛心。照片提供/楊中化

普聖宮宮主吳敏成說,施比受更為快樂,能幫助往生者安葬入土為安,也是一種布施的表現,所以也把收到的捐款,盡力做到「善用十方財」,竭盡所能的把志業做到最好。

民間傳說捐棺德福報?

有人認為捐棺是一種迷信,也有人認為捐棺真的能獲得福報,因此捐棺是否會得福報,在每個人心裡的答案也都不盡相同。世新大學新聞學系教授李明哲認為,捐棺是非常具有意義的一種行善,每一種行善都是有意義的,特別是捐棺又更具有宗教意義,甚至是發願的人才會有的偉大行善。

然而捐棺又是極為少數的人在做的善舉,一般人通常位認為捐棺是不吉利的,或者和捐棺會觸眉頭等種種守舊觀念,所以大多數人比較不願意觸碰。但是捐棺這件事情會得到福報,可能不只是傳說,而是真有其事。吳炳鋒也認為,做好事一定會有好報,更希望可以盡心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民間信仰認為捐棺會得到廣大的福報。攝影/蔣巧薇

延伸閱讀:

【攝影報導】鑿刻亡者的最後住處 宜蘭手工棺材

另一段旅程的起點 告別人生的送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