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不一樣的需要 特殊看牙醫療資源不足
記者林郁庭、張芷妤/採訪報導 牙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對於一般人來說,看牙醫是件輕而易舉的事,然而對於身心 […]
記者林郁庭、張芷妤/採訪報導 牙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對於一般人來說,看牙醫是件輕而易舉的事,然而對於身心 […]
現今面臨高齡化社會,許多長者都有就醫回診的需求,住在烏來山區部落的王玉蘭,每三個月都需要去醫院回診看病,她所居住的地方不僅公車班次少,路途時間長,來回交通成一大問題。微光行動協會提供醫療專車接送,填補偏鄉交通缺口,更解決偏鄉長者的接送難題。
牙醫王佑崑30年前原在台中執業時,得知南投縣信義鄉沒有牙醫,於是他與妻子便來到信義鄉同富部落開設牙科診所。他還將廂型車改裝成行動醫療車,進入偏鄉學校巡迴醫療,儘管前些年因過勞而生了場大病,王佑崑仍堅持不懈,打算一輩子守護信義鄉居民與孩子的口腔健康。
拜科技進步之賜,遠距醫療成為偏鄉民眾就醫時的新選擇,有效解決偏鄉專科醫師不足等問題,惟遠距醫療仍受法規和科技限制,對於偏鄉的醫護人員並非完全便利。為解決民眾的醫療需求,衛生局和民間醫療平台近年致力於提升民眾的健康識能,除宣導衛教資訊外,亦提供許多免費醫療教學資源,期能從根本預防疾病發生。
南韓醫師為反抗政府擴招醫學生名額的政策,主張當前政策無法解決國家醫療環境問題,而於今(2024)年2月20日發起罷工,引起廣大關注。我國醫療環境同樣面臨城鄉差距的問題,惟近年台灣積極發展巡迴醫療服務,讓無法即時看診接受治療的患者,亦能享受均等的醫療服務。專家呼籲,政府仍應持續改善偏鄉醫療環境,以達照顧民眾福利之目的。
山區居民就醫不便,是存在已久的問題,難道山區居民的就醫權利就應該被剝奪嗎?他們需要醫療時該如何處理呢?普遍醫師多傾向留在城市發展,但有一位醫師選擇留在桃園復興鄉,故定時間到山區巡迴醫療且行醫多年,還在診所樓上設立失智關懷中心,醫病也醫心。
當愛滋感染者因為牙齒不舒服去診所尋求幫助時,時常有碰壁的情形發生。愛滋友善牙科的出現,為患者提供更舒心的醫療環境,同時必須加強大眾對愛滋病的相關知識,打造零歧視的社會。
以使用者為中心的遠距醫療是現今全球一大趨勢,而恰逢台灣新冠肺炎疫情在今年五月升溫,此醫療模式便在短期內由醫療機構、政府機關、科技業等多方協力推動下,大幅地擴展了使用範圍。
藥籤對於人民來說具有信仰精神、文化背景及社會意義,早前許多民眾因生活環境困苦,生病時會去廟裡求藥籤,祈求治癒自己的疾病。隨著醫療科技越來越進步,藥籤則被視為是一種迷信,欠缺科學根據。醫師在醫院看診時也常遇過求藥籤的病患,此時就會提醒,藥籤具有信仰成分,不可否認的它具有安定人心的力量,但病患仍應配合正規醫療方式。
國內政策陸續鬆綁,在防疫與經濟之間取得平衡是各界共同探討的議題,6月中旬國際間將漸漸放寬邊境管制,屆時台灣應繼續保持警戒。
醫檢師在傳染病爆發期間扮演鞏固台灣防疫大門的守門員一職,他們的工作環境同時存在許多危險因子,但醫檢師長期以來較不被社會關注,相關福利制度皆被排除在外,透過倡議期望將來醫檢師一職的未來展望能更開拓視野,也希望能得到政府更多的重視和尊重,還有社會的肯定。
防疫期間為體恤醫事人員的辛勞,政府編列預算制定補助津貼與獎勵要點,但起初配套不足引發醫事人員抗議再「三」修改。醫護工會集體強調疫情下凸顯被壓榨的醫護勞權,根治人力不足的長期問題是首要思考的方向。
毒品成癮是現今社會長期難以根除的問題,多數毒品吸食者處於社會底層,難見天日。吸食毒品所造成的後果除了對吸食者自身的影響之外,更會為下一代的生活帶來負面效應。為此,中央政府透過與民間團體合作,建立一個毒癮防治和戒治的網絡「社區型醫療計畫」,期望降低毒品對社會造成的惡性循環。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