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社福

【醫療人力3】國內陸續鬆綁 學者提隱憂

記者  張雅喆、劉于緁、葉芳妤/採訪報導

526日行政院召開防疫措施解禁會議,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因國內疫情管控良好,已連續44天相當於超過3個潛伏期無本土病例,若67日前無社區感染,可鬆綁國內防疫相關規定,但國境照舊嚴管,有學者則擔心台灣防疫存在隱憂。

蘇貞昌以6月7日為里程碑開啟解封第一步。圖片來源/蘇貞昌YouTube頻道

行政院會以「邊境風險嚴管,國內鬆綁」為前提,陳時中表示只要堅持量體溫、戴口罩、實名制等防疫措施,67日後就能安心鬆綁。各部會首長祭出鬆綁範圍包括振興國內旅遊、取消電影院間隔座、考慮放寬人流管制,中華職棒比賽開放觀眾入場等。

劉兆煒對此表示,台灣防疫措施和民眾配合使疫情控制妥當,但國內鬆綁的問題,不能保證完全無慮,也須顧及秋冬是否會有第二波疫情捲土重來,政府謹慎思考對民眾和防疫團隊而言才更安全。

此外,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金傳春說,雖然台灣防疫有成,但政府還需提升台灣的檢測量能,只要世界上還存在疫情,就存在威脅。

金傳春強調,目前的政策過於關注新冠肺炎,但是防範傳染病不能只考慮單一面向,應將感染症狀相似的禽流感、流行性感冒納入防疫範圍。金傳春說,台灣對於外來的病毒謹慎防疫,也不能忘記將本土好發的疫情控制好。

南部禽類養殖密度相當高,金傳春說禽流感有高致病性,且與新冠病毒同樣會引發嚴重呼吸道症狀,台灣若只檢測新冠病毒,將分辨不出是否存在禽流感症狀。因此她呼籲,防疫須從整體傳染病角度出發,若只檢測新冠病毒,將無法辨認台灣是否存在其他傳染病。

台大公衛學院在每星期一舉辦抗COVID-19說明會,追蹤疫情的發展每週‘安排不同的主題。攝影/張雅喆

雖然國內計畫放寬管制,陳其邁於26日院會表示,未來邊境問題會謹慎處理。台大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則認為,台灣是低社區感染地區,國內可以有更近一步的鬆綁,但就國際情勢而言,許多國家欲在防疫與經濟之間取得平衡,6月中旬國際間可能會放寬邊境管制,屆時台灣應繼續保持警戒。

台大醫院企業工會、台灣護理產業工會與台灣基層護理產業工會在422日發布COVID-19 護理困境概況調查」,約三成護理人員認為護目鏡、N95口罩和防水隔離衣「嚴重不足,令人擔心。」且認為醫療防護裝備充裕的醫護人員也竟僅約一成。白紹偉表示,疫情初期醫護人員對口罩需求量增加,而院內以總額限制減少替換的次數,面對疫情具傳染危險,回頭看當時情況真的是「好險」。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每天下午兩點準時舉辦防疫記者會,也積極推動防疫新生活。攝影/劉于緁

對此,衛福部疾管署實際上確實有公布「醫療機構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感染管制措施指引」,但是以建議的方式說明防疫期間醫療人員接觸確診及疑似確診病患時,應穿戴的防護裝備及管制,並非強制規定,導致各家醫療機構防護裝備參差不齊。

金傳春表示「保護醫護人員是最重要的,醫護人員死亡會引發社會恐慌。」綜觀整體面向台灣防疫新冠肺炎的成效全球名列前茅,但醫療人力是否充沛,因應疫情是首要防疫要件。金傳春認為,保障醫護人員裝備充足能安定前線人員的憂慮,有力台灣抵抗疫情更帶給國人十足的信心。

改善護理人員的工作環境,也需社會對護理師之專業性更為尊重。照片提供/《不當蠟燭 不做天使 》

傳染病肆虐全球,防疫工作為全球眼下最為急迫的課題,防疫超前的國家應具備前瞻性與他國協力互助,並以共榮共好的精神,開拓管道拋除政治糾葛,建立無國際網絡使各國專家學者能交流防疫、抗疫之觀念與經驗,以抑制疫情為首要任務。

 

《精彩報導 回顧》:

【醫療人力1】醫護津貼疏漏多 保障醫療人力是重點

【醫療人力2】醫檢師成弱勢  風險高補償低

 

相關閱讀:

【公民論壇】醫療勞權需重視 工會覺醒是首步

【公民論壇】醫師納勞基法困難 北大教授侯岳宏:勞雇關係都應受規範

【公民論壇】醫護勞權待改善 醫勞盟理事簡立建:健保制度設計不良為主因

【公民論壇】住院醫師納勞基法 洪子仁:樂觀看醫護勞權進步

【公民論壇】醫護勞資問題難解 胡華泰:勞檢需提升專業度

【公民論壇】醫護勞權待改善 陳玉鳳:負時數讓加班費淪為做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