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社福

【醫療人力2】醫檢師成弱勢 風險高補償低

記者  張雅喆、劉于緁、葉芳妤/採訪報導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下,醫護人員首當其衝站在第一線把關民眾健康,然而執業風險超乎想像的醫事檢驗師(簡稱醫檢師)權益卻長期被忽略,中華民國醫檢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劉兆偉呼籲,政府應帶頭改善醫檢執業環境,才能得到社會大眾的關注。

中華民國醫檢師公會全聯會理事劉兆偉建議醫檢師工作環境之管理者也應為醫檢師擔任。攝影/劉于緁 

醫檢師暴露於風險之中  卻未受保障

民眾聽到醫護人員很少會想到醫檢師,也不知道工作內容,英麟醫事檢驗所醫檢師陳英程表示,醫檢師工作範圍包含門診急診檢驗、生化、血液、血庫、血清、細菌、生理檢查,有時還要應付健檢團,與醫師、護理師、放射師第一線人員冒著同樣的風險,卻沒有公平的對待。

陳英程提及,醫檢師每天面對疑似案例的檢體,暴露在高風險之下,讓他感嘆,「醫檢師最怕的就是被感染,我們不知道病人情況如何,有什麼疾病,更擔心回家會傳染給家人。」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台灣目前使用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聚合酶連鎖反應)檢測冠狀病毒。PCR檢測花費的時間大多以小時計算,每間指定檢驗機構的人力、設備有限,採檢量也有限。陳英程說,醫檢師除了原本的作業內容,現在還要負擔新冠病毒檢體,加上接觸檢體前要全面消毒、戴N95口罩、穿防水隔離衣、手套、腳套等,整套流程走完已花費30分鐘以上,又要做到提升檢測量。

檢驗實驗示意圖。攝影/程珮慈

目前醫檢師公會登記,全國具有醫檢師執照的人數大約20000人,但是真正從事醫檢工作的只有9000多人,不到總數的一半。3月疫情爆發時,境外移入案例暴增,可以立即上線的人力吃緊。陳英程估計,疫情期間指定檢驗機構的醫檢師工作量增加了3到4倍,且除了疑似檢體,醫院原本的常規檢測也不能停,導致醫檢師幾乎天天加班。

劉兆偉說,疫情初期全台只有一百多間醫院共同承受相當的壓力,起初《醫護津貼》條件模糊的時候,台灣適逢疫情高峰,各縣市指定檢驗機構外的醫院亦有接收疑似個案的經驗,在完全排除疑似情況之前,這些醫院需要提供常規檢驗,或將確診案例轉診至指定檢驗機構,過程皆處於高風險的環境中。

劉兆偉說,319《醫護津貼》公布前,公會已經與總統蔡英文、衛福部長陳時中及醫事司長石崇良溝通很多次,爭取納入醫檢師,正視其在疫情下承擔的風險和壓力。「所以我們看到第一個版本時嚇傻眼了。」劉兆偉回憶當時公會收到基層會員紛紛反應《醫護津貼》沒有列入醫檢師,擔心自身權益受損。雖然劉兆偉能理解衛福部初步列入「專責病房」人員,但是對會員的心聲也相當心疼。

張育美認為,醫檢師的權利經常被社會忽略。照片提供/立法委員張育美

國民黨立法委員張育美認為,醫檢師常常在分配津貼的過程中被忽略,目前《醫護津貼》只有含糊地提到「專任感染管制人員每人每月一萬元」,但感染管制人員有包括醫師、護理師,只有在500床以上的大醫院才要求有醫檢人員。

在醫院獎勵上,也多半沒有明訂醫院要將獲得的部分獎勵分配給醫檢師。劉兆偉也擔心,沒有寫明醫事檢驗師只寫「專任」,造成有些醫院鑽漏洞不予發放,難以保障醫檢人員權利。

張育美表示,應要求政府制定過程中不要只用「相關醫事人員」帶過,而是應明確將醫檢師表列出來,保障他們分配到津貼補助的權益。劉兆偉也呼籲醫院應考慮每個職業的公平性,避免醫師、護理人員、放射師等拿走大部分獎金,使醫檢師獎金額低或甚至沒有。劉兆偉期待醫院管理層照顧所有醫檢師,讓他們得到重視和尊重,還有社會的肯定。

公部門需有醫檢背景  劉兆偉盼尊重專業

49醫檢師公會全聯會與行政副院長陳其邁會談,劉兆偉說,會中已向陳其邁爭取將醫檢師明確列於《醫護津貼》,也提出醫檢師薪資相對較低的問題,希望政府調整醫檢師薪資結構。

醫檢師長期受到忽略,權益相對弱勢,劉兆偉指出,公部門中幾乎沒有醫事檢驗背景的人,目前多由藥師專業人員負責審核。他認為,要醫檢相關制定人力設置辦法、評鑑標準等,只有相同領域的人最了解,政府應該與醫檢師諮商,建立符合需求的法規。

對此,張育美認為,醫檢師出身的專業官員較少,發出的聲音自然比較薄弱,所以更需要透過政府公平的施政取得保障。她建議衛福部官員裡必須要有醫檢師,廣納多元聲音。

 

《精彩報導 繼續閱讀》:

【醫療人力1】醫護津貼疏漏多 保障醫療人力是重點

【醫療人力3】國內陸續鬆綁  學者提隱憂

 

相關閱讀:

【公民論壇】醫療勞權需重視 工會覺醒是首步

【公民論壇】醫師納勞基法困難 北大教授侯岳宏:勞雇關係都應受規範

【公民論壇】醫護勞權待改善 醫勞盟理事簡立建:健保制度設計不良為主因

【公民論壇】住院醫師納勞基法 洪子仁:樂觀看醫護勞權進步

【公民論壇】醫護勞資問題難解 胡華泰:勞檢需提升專業度

【公民論壇】醫護勞權待改善 陳玉鳳:負時數讓加班費淪為做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