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疊」出新高度 競技疊杯探索速度極限

競技疊杯為近年來崛起的新興運動,它以速度決定勝負,不但擁有多樣化玩法,也經常舉辦國際賽事,引發大眾關注。競技疊杯具備器材易於取得、無需特定場地、能快速流傳及上手等特點,除可做為競技項目外,還能訓練手眼協調及活化左右腦,提升專注度感知功能,讓這項運動深受孩童及銀髮族的喜愛。

孔雀魚達人呂安仕 養出世界冠軍觀賞魚

呂安仕先生的孔雀魚養殖場成為觀賞魚業的耀眼焦點。在近二十年的精心經營中,他成功培育出黃尾禮服孔雀魚,該品種於今年國際比賽中蟬聯冠軍,拍賣更以30萬台幣驚艷成交。這些價值三百萬的珍品孔雀魚,承載了呂安仕先生的養殖心得和對品質的堅持。

呂安仕先生強調養殖是一種志業,而非單純的事業。他創辦的台灣孔雀魚協會成為業界的交流平台,分享他二十年來的心得,共同培育更出色的孔雀魚品種。這樣的精神使得他在2005年獲得的世界總冠軍之後,更在IFGA比賽中成為亞洲第一人。

剩食循環再生 黑水虻的永續效應

食物浪費一直是全球所面臨的重要議題。根據行政院環保署統計,在過去十年(2012年至2021年),台灣每年平均廢棄近62萬噸的食物,這驚人的數字若以每個60公升的廚餘桶來比喻,足以堆積超過一萬座台北101的高度。這些廚餘多數情況下是透過焚燒或掩埋等方法處理。然而,為了降低焚燒和掩埋對環境造成的不良影響,有民間團體開始替廚餘另尋出路,利用黑水虻處理剩食。

時間不只是金錢 施與受的平等互助

時間銀行機制在台灣可溯自1995年開始,透過政府公辦或民營機構,倡導以時間換取時間的方式,鼓勵國人將志工時數儲存,以備需要時使用,因應即將到來的超高齡社會結構。 隨時空環境變化,現下時間銀行的概念著重在「換工」,即透過社區當中人與人之間的互助行為,建立並累積社會資本,以解決高齡、獨居、重症患者等照顧問題。 

擺脫惡臭汙名 雞毛雞糞變身「黃金」

根據農業部2023年第二季畜禽統計調查顯示,台灣養雞總數達9800多萬隻,衍生的禽類廢棄物數量驚人。棄置生雞糞將對土壤造成長期危害,且其惡臭更易吸引蚊蠅,成為病媒溫床,若雞毛雞糞能轉換成有效利用的資源,例如農業堆肥甚至發電,不僅可將廢棄物轉換為寶,亦能降低環境汙染,避免疾病傳染。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