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裡的指揮家 翻轉部落孩童自信人生
南投縣信義鄉內的希娜巴嵐國小、潭南國小、民和國中合唱團的學生們在張渝姍的帶領下,年年奪得全國以及國際大獎。偏鄉學校難以享有良好資源。張老師卻不畏挑戰,帶領孩子走出部落,肯定學生信心。她的奉獻改變了偏遠部落孩子的命運,但師資高流動和教育環境仍是挑戰。
南投縣信義鄉內的希娜巴嵐國小、潭南國小、民和國中合唱團的學生們在張渝姍的帶領下,年年奪得全國以及國際大獎。偏鄉學校難以享有良好資源。張老師卻不畏挑戰,帶領孩子走出部落,肯定學生信心。她的奉獻改變了偏遠部落孩子的命運,但師資高流動和教育環境仍是挑戰。
位於台灣最北邊的北海岸,在每年的10月至4月都是雨季,農事活動幾乎停止,沒有作物可以採收的農民,經濟也受到了影響,楊儒門見狀,決定開發新的農業活動,因為北海岸多雨溼冷的氣候,他們決定來種植香菇,開創下經濟,拯救在地農民。
棒球,對於偏鄉孩子來說,或許是翻轉命運的起點。位於高雄市林園區的金潭國小少棒隊,球員大多來自弱勢、單親或隔代教養,球隊不僅是他們的避風港,也是築夢的開始。透過學校、教練的努力奔走,以及社會各界的贊助支持,這群孩子們獲得改變人生的契機,儘管過程艱辛,卻激發小球員們越戰越勇的鬥志,他們只有前進球場,別無退路。
為振興我國藝文活動,協助文創產業發展,文化部從2023年起推行文化幣,發放青年用於各項藝文消費。但部分民眾卻將文化幣用於彩妝品及指甲彩繪,其用途正當與否引發社會熱烈討論。學者指出,應透過宣導與教育,讓民眾理解文化幣的用途,進而讓青年世代主動接觸藝文活動,方為治標也治本之道。
因應超高齡社會的來臨,政府鼓勵以「青銀共創」的模式,透過青年的行動力,結合銀髮族經驗與地方資源,再造高齡社區,目前苗栗縣南庄鄉銀粉村開設的藝術教室,透過藝術陪伴,解決長輩的孤老問題。若未來延伸至其他社區,學者認為仍需跨部門合作、整合,年輕人與長輩在相互學習中,達成世代共融。
因為兒子于軒的誕生,讓牙醫師黃明裕的行醫生涯就此轉向,化自身小愛為大愛,為更多特殊族群帶來口腔保健的福利。
位在苗栗縣卓蘭鎮的雙連國小,因為人數問題,在幾年前曾面臨廢校的危機。然而中原大學的師生團隊的進駐,結合當地的農業,創立雙連梨品牌,與農民一起攜手合作,將所得收益的一部分回饋給國小,小學的命運將如何發展,帶您來看看。
位在台東知本地區,人稱陳爸的陳俊朗,創立孩子的書屋,陪伴有一群長期沒有被支持照顧的孩童,但是,2019年,陳爸因心肌梗塞離開了大家,現由大兒子陳彥翰接手,從一個人走向一群人,書屋從日常的基礎教學到其他多元學習如運動、音樂、農事,陪伴孩子成長茁壯、找到自身價值。
台灣為多元民族所組成的社會,島上多達16個原住民族群,但原住民族在教育與法律上仍處弱勢。執政者對原住民文化的不友善。學童被迫接受主流的漢人教育,而非學習自身文化,族人憂心,這將使原住民文化加速流失。
在烏來的泰雅族部落除了交通不便之外還有很多老人沒辦法下山採買,因此部落菜車已經成為居民生活中的一部分,老闆陳明忠每天凌晨兩點就到不同的市場批貨,開著菜車把每一份居民的寄託帶回家鄉。
今年20歲的沈利倩,因為患有先天性白血病,所以從小就失去右腿。國中時因為穿戴義肢,在學校遭遇同學霸凌。爸爸沈錦榮為了轉移她的情緒,決定帶她一起去訓練老鷹,在馴鷹的過程中利倩也重新找到面對人生的勇氣。
數位學伴計畫透過網路串聯大學伴和小學伴,以深厚的陪伴為特色,結合一對一視訊方式,透過互動、分享知識,打破地域限制,拉近城鄉的距離。
封裝測試公司將製作晶片時所產生的矽廢水收集起來,經過加工再製,提煉出二氧化矽後,將其運用到運動用品的產製上,並捐贈偏鄉國小,不僅幫助了偏鄉孩童,還讓原先恐淪為廢棄物的矽汙泥,轉化為可循環利用的資源,實現循環經濟。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