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負年齡歧視 獨居長者租屋大不易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數據資料推估,我國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的長期照護需求勢必攀升,但在租屋市場中,獨居長者相較其他身份,背負許多「年齡歧視」,且政府推動的社會住宅仍不足,導致獨居長者租屋不易。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數據資料推估,我國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的長期照護需求勢必攀升,但在租屋市場中,獨居長者相較其他身份,背負許多「年齡歧視」,且政府推動的社會住宅仍不足,導致獨居長者租屋不易。
台灣已正式邁入高齡社會,銀髮族的安養與照護即成為政府首要施政規劃項目之一。然而,日照中心進駐校園的政策,年長者與在校學生的生活作息相互重疊,是否產生干擾,則引發部分家長的疑慮與關切,如何尋求平衡兼顧年長者照顧與學生學習權益,值得深入探討。
由於生活水準提升及經濟成長帶動產業快速發展,我國近年來用電量屢創新高。根據經濟部能源局的統計,2021年我國總用電量來到2830億度,住宅部分總用電量則為527億度,占全國用電約18%,與前一年相比漲幅近5%,顯見家庭用電需求逐年提升,民眾如何學習節約能源,同時具備永續發展之觀念,已成為當今無法忽視的課題。
何謂「居住的永續發展」?近年來,為了保障青年與弱勢族群的居住權益,政府強力推廣「社會住宅」計畫。提升社會住宅的興建品質、去除民眾刻板印象的同時,實行混居的社會住宅仍存在許多問題值得深入探討。
自去年10月城中城大火事件後,全台危險老舊建築問題受到重視,也讓都更議題受到許多民眾的關注。而與該議題息息相關的法條對許多民眾來說卻極為複雜,在經歷多次修改後仍未完善,更引發了一系列的問題。
台北市松山區的社會住宅,有一群青年創新回饋戶,2018年起共同推行社區回饋計畫「共耕食代」,從社區屋頂農圃出發,培養住戶共耕共食的精神,透過每周聚會,連結眷村包餃子的麵食文化,加強社會住宅中住戶的情感連結。
政府從2010年就開始實行打房政策,但北市房價仍居高不下。打房2.0將於七月一號上路,部分民眾擔心稅金會轉嫁到租客上,導致北市租金攀升。本文將探討對於這項政策能否改善先前政策的錯誤,和達到抑止租金上漲的效果。
寸土寸金的台北市,面臨著高失業率、高租金等種種問題,「籠居」的問題十分嚴重,他們多半為經濟弱勢、離鄉背井沒有經濟收入的一群人,或是臨老沒有家與家人,淪為租屋巿場裡的人球,他們是最弱勢的一群人,縮住在岌岌可危的違建或不見天日的地下室裡。
這對恩愛的夫妻非常特別,一位是來自馬來西亞43歲的玻璃娃娃-陳靜琪,而她口中的「他」,是來自台灣44歲的的丈夫,口足畫家許世皇,四肢都被截肢,兩人都是重度身障,卻譜出讓人感動且勇敢無比的愛情故事。
你覺得年長者適合住在什麼房子裡?市區許多舊式公寓是沒有電梯的,老年人可能會因為行動不方便或是沒有體力爬樓梯而被軟性囚禁在住所裡。
政府因此提供了「包租代管」的政策,幫助長者換租至其他有電梯的住宅,雖然政策方向良好,但要說服老人搬遷或政府的屋源是否充足仍是考驗。
現今台灣社會薪資低房價高,大多數年輕族群無法負擔高額房價,只能以租房或社會住宅做為選擇,近年來尤其北部房價不斷上升高居不下,一間小套房就要近千萬的高價,導致許多人只能在4、50歲才能籌到買房頭期款,但後續所需面對的還有房貸壓力,使許多人對買房避之唯恐不及,因此租房成為大多數現代人常做的選擇。
自閉症權益促進會理事長鄭文正在林口世大運選手村社會住宅,共組了星銀共居的雙老家園,望彼此能互動和連結。他也租借農地,盼透過「綠自然照顧」,讓星兒學習一技之長,望他們有能力自力更生。
30年前由一群教師號召的無殼蝸牛運動在今年八月滿三十周年,而日前巢運提出三大提問邀請各政黨參與論壇,年輕人買不起房,薪水再怎麼漲也不比房價漲得快,究竟不動產是作為一種金融商品,還是一個遮風避雨的場所呢?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