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殼蝸牛運動三十餘年 居住正義是否實現
由網紅「館長」陳之漢及前立委黃國昌發起,喊出落實司法改革、居住正義兩大訴求的「公平正義救台灣」遊行,於7月16日下午在凱達格蘭大道舉辦,號召人們上街抗議。實際上,受房價所苦的民眾早在1980年代末集結數萬人夜宿忠孝東路,甚至諷刺性的為無屋佳偶穿上婚紗舉辦婚禮,以對短期內飆漲的房價表達焦慮及憤怒;然而過了數十年,當初的無殼蝸牛是否已找到歸宿,或者仍無法擁有自己的家呢?
由網紅「館長」陳之漢及前立委黃國昌發起,喊出落實司法改革、居住正義兩大訴求的「公平正義救台灣」遊行,於7月16日下午在凱達格蘭大道舉辦,號召人們上街抗議。實際上,受房價所苦的民眾早在1980年代末集結數萬人夜宿忠孝東路,甚至諷刺性的為無屋佳偶穿上婚紗舉辦婚禮,以對短期內飆漲的房價表達焦慮及憤怒;然而過了數十年,當初的無殼蝸牛是否已找到歸宿,或者仍無法擁有自己的家呢?
過往寄養家庭以經濟穩定、孩子已有自主能力的家庭環境為主,但隨著社會結構的改變,許多現年30、40歲的族群都還在為事業打拼,造成生育年齡大幅提高,加上現代人養育小孩注重品質,要投入在他們身上的開銷,遠遠超過政府補助的費用,晚婚、晚育及制度的缺失,成了建立寄養家庭最大的阻礙。
高房價一直是台灣近年的熱門議題,2023年初,政府提出新房屋三箭打擊炒房,同時擴大補助範圍以緩解租屋與貸款民眾的壓力,然該政策能否從根本制裁高房價,仍待觀察。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數據資料推估,我國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的長期照護需求勢必攀升,但在租屋市場中,獨居長者相較其他身份,背負許多「年齡歧視」,且政府推動的社會住宅仍不足,導致獨居長者租屋不易。
台灣已正式邁入高齡社會,銀髮族的安養與照護即成為政府首要施政規劃項目之一。然而,日照中心進駐校園的政策,年長者與在校學生的生活作息相互重疊,是否產生干擾,則引發部分家長的疑慮與關切,如何尋求平衡兼顧年長者照顧與學生學習權益,值得深入探討。
由於生活水準提升及經濟成長帶動產業快速發展,我國近年來用電量屢創新高。根據經濟部能源局的統計,2021年我國總用電量來到2830億度,住宅部分總用電量則為527億度,占全國用電約18%,與前一年相比漲幅近5%,顯見家庭用電需求逐年提升,民眾如何學習節約能源,同時具備永續發展之觀念,已成為當今無法忽視的課題。
何謂「居住的永續發展」?近年來,為了保障青年與弱勢族群的居住權益,政府強力推廣「社會住宅」計畫。提升社會住宅的興建品質、去除民眾刻板印象的同時,實行混居的社會住宅仍存在許多問題值得深入探討。
自去年10月城中城大火事件後,全台危險老舊建築問題受到重視,也讓都更議題受到許多民眾的關注。而與該議題息息相關的法條對許多民眾來說卻極為複雜,在經歷多次修改後仍未完善,更引發了一系列的問題。
台北市松山區的社會住宅,有一群青年創新回饋戶,2018年起共同推行社區回饋計畫「共耕食代」,從社區屋頂農圃出發,培養住戶共耕共食的精神,透過每周聚會,連結眷村包餃子的麵食文化,加強社會住宅中住戶的情感連結。
政府從2010年就開始實行打房政策,但北市房價仍居高不下。打房2.0將於七月一號上路,部分民眾擔心稅金會轉嫁到租客上,導致北市租金攀升。本文將探討對於這項政策能否改善先前政策的錯誤,和達到抑止租金上漲的效果。
寸土寸金的台北市,面臨著高失業率、高租金等種種問題,「籠居」的問題十分嚴重,他們多半為經濟弱勢、離鄉背井沒有經濟收入的一群人,或是臨老沒有家與家人,淪為租屋巿場裡的人球,他們是最弱勢的一群人,縮住在岌岌可危的違建或不見天日的地下室裡。
這對恩愛的夫妻非常特別,一位是來自馬來西亞43歲的玻璃娃娃-陳靜琪,而她口中的「他」,是來自台灣44歲的的丈夫,口足畫家許世皇,四肢都被截肢,兩人都是重度身障,卻譜出讓人感動且勇敢無比的愛情故事。
你覺得年長者適合住在什麼房子裡?市區許多舊式公寓是沒有電梯的,老年人可能會因為行動不方便或是沒有體力爬樓梯而被軟性囚禁在住所裡。
政府因此提供了「包租代管」的政策,幫助長者換租至其他有電梯的住宅,雖然政策方向良好,但要說服老人搬遷或政府的屋源是否充足仍是考驗。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