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報導焦點

【攝影報導】延續傳統美的針線活 旗袍師匠人精神

記者 黃玟寧/採訪報導

「衣服是一種言語,隨身帶著的是袖珍戲劇。貼身的環境,那就是衣服。」20世紀知名的言情小說家張愛玲曾經這樣比喻衣裳,然而能使她這般如癡如醉的,就是在1920年代廣為流傳的代表服裝——旗袍。

20世紀時,旗袍除了廣泛流行於社會,同時也成為女性的代表服裝之一,甚至說是國家代表服飾也不為過。透過緊緻的身形設計與華麗的布料搭配,更加襯托出女性獨有的線條美。

時至今日,仍舊有許多旗袍師父堅持親自手作旗袍,用著他們一雙雙的巧手,守護著這項歷史悠久的傳統工藝。

堅持工法 不懼麻煩

座落於擁有濃厚復古氣息的台北迪化街,旗袍師傅陳忠信已經默默守護著這家小店一甲子。小時候他隨著父親從中國來台,當時台灣尚未進入工業時期,工作機會少之又少,因家中本行是服飾業,所以陳忠信自幼就開始接觸服飾的製作,怎知道一做就是六十年,從未改變。

介紹店內環境的陳忠信。攝影/黃玟寧

旗袍最基本的設計就是在胸前使用排釦,側腰的部分使用拉鍊。陳忠信說明,如果拉鍊設計在背後,會破壞布料的花紋連接,也會留下明顯痕跡,影響美觀的同時也不好穿脫。除了上述的基本設計,一些較特殊的百摺裙擺設計更是要經過手工一摺一摺的去裁縫。每種設計都有不同的工法,客人也有不同的需求,陳忠信也透過這些要求慢慢進步。

「我做到你找不出缺點,身上有缺點我也會搞定。」陳忠信對自己製作旗袍的手藝十分自信。而對於旗袍的製作,他也擁有自己的堅持,不論是丈量尺寸的細節,亦或是布料的選擇。像原材料的部分,他會推薦客人購買品質較好的布料,製作安心的同時,客人穿出去也能展示自己獨一無二、絕無僅有的旗袍。

親手縫製百摺裙的陳忠信。攝影/黃玟寧

製袍無數 織出名堂

陳忠信曾擔任知名導演侯孝賢的「御用旗袍師」,在電影《刺客聶隱娘》中,為女主角舒淇以及配角畢安生製作精緻的旗袍戲服。他也透露前前後後數不清製作了幾件,侯導拍了多久他就跟著製作了多久。頭一次參與電影製作,加上如此漫長的製作過程,使得這次經驗是他認為印象最深刻的。

2023年新上映的電影《車頂上的玄天上帝》,陳忠信師傅所製作的十件旗袍也有亮相。不僅僅在影視圈,許多舞台劇劇服也是經過陳忠信的巧手一針一線細心編織而成。

陳忠信攜作品及電影《車頂上的玄天上帝》海報合影。攝影/黃玟寧

看似簡潔的旗袍,其中蘊含許多不同的技巧,每每陳忠信都要與設計師及導演討論過後,才能製作出對方想要的感覺,絕非大螢幕上所看到的那麼簡單。從開衩的高度、到縫線的隱藏、甚至鈕扣大小都是注重的細節之一。

傳統工藝 用心守護

「只要我身體還可以動、體力夠,我就會繼續服務!」同樣身為台灣碩果僅存的手工旗袍師,許榮一現已高齡80歲,仍在堅持手作旗袍。幼時從鄉下隻身來到台北闖蕩,誤打誤撞成為旗袍學徒,就這樣一直堅持走了六十幾年,年紀增長,但對於旗袍的堅持卻一點也沒有消減。

許榮一正在縫製旗袍細節。攝影/黃玟寧

現在位於博愛路上的店面,是許榮一的師傅退休後傳承下來的。談起當學徒的那些年,每天三點一線製作旗袍的生活,雖然刻苦,他卻未曾想過放棄。當時已經三十歲的他,在自己的師傅退休後,將店面接手下來改為自己經營,至今也有二十逾年的歷史。這二十年間他也負責過許多政府官員、影視巨星的旗袍製作,台灣最出名的模特兒林志玲及演員許瑋甯也曾是他的顧客。

許榮一的旗袍作品後掛著許多與影視明星的合影。攝影/黃玟寧

「客人穿起來很滿意就是我們最大的成就!」許榮一及陳忠信能夠堅持手作旗袍的最大原因,也是因為自己的手藝獲得多方肯定,才讓他們擁有一直走下去的動力。

許榮一製作旗袍上的細節。攝影/黃玟寧

談起製作旗袍的過程,兩位師傅皆表示,現代人們的身形比例與以往已迥然不同。因工作需要而久站久坐,亦或是長時間維持不良姿勢使用手機,導致脊椎側彎、假胯寬等等……與早期女性苗條且綽約多姿的身形已截然不同。這些狀況也成為現今手作旗袍變得不易製作的主因之一。

也因為這個因素,使得兩位師傅更加堅持在「手作」這條道路上。縱使現今已有各式各樣、五花八門的服裝設計,他們仍認為遵循古法是對旗袍及客人的最大尊重。

創新傳承 文化不落幕

時至今日,旗袍文化已有百年歷史,不過隨著時代的演變,漸漸被新一代的時尚所取代,如何傳承具有代表性的旗袍文化也成了當今的問題之一。

於2017年通過內政部核准立案的中華旗袍文化學會,就是除了旗袍師外,現今傳承旗袍文化的一大功臣。除了基本的旗袍文化推廣,對於國際旗袍交流也有連結,參與兩岸三地旗袍交流、成立姐妹會,讓旗袍文化永不落幕。

現今有許多時尚設計品牌會推出「中國風」服飾,將經典元素融入現代服飾裡,也有許多新嫁娘會選擇穿著旗袍出嫁。旗袍文化在現今雖然已不是主流文化之一,不過種種跡象顯示它的影響力依舊。在維護舊有文化傳統的同時,或許能夠轉換思考模式,使其與現代社會結合、創新,在不改變傳統的前提下,也能夠受到更多年輕大眾的青睞。

 

延伸閱讀:

燃盡的線香 尋找消失的手工線香

【攝影報導】「量足適履」 手工鞋賦予時尚新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