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報導

【攝影報導】屁股下的技術 機車座墊的鬼斧神工

記者 蕭宇軒/採訪報導

機車座墊的改裝產業在民眾腦裡相對默默無名,然而座墊對部分機車通勤族來說,不僅是一個在屁股下的軟墊,也是一項能夠展現自我個性、增加安全、舒適度的配件。投入座墊工作50年的蔡佳銘,以及接下家裡工作的「墊」二代蔡順欣,用變形的手指,以及滿身的海綿屑,展現他們投入座墊產業所付出的努力。

機車坐墊改裝技術全部倚靠師傅純手工製作。攝影/蕭宇軒

台灣因為人口密度高、地狹人稠的特性,讓機車成為一種在台灣每家都會有的高機動交通工具,根據交通部統計資料,至20208月台灣機車總數量高達14百萬輛,平均每百人擁有的機車數量達到94輛。在開始追求個人化、客製化的時代裡,部分的機車騎士便投身改裝自己的機車外型與機械結構。

機車座墊的改裝歷程,從了解客戶的想法與需求,到拆下座墊、增減海綿、打磨成型、座墊裁縫、黏回皮墊,直到重新裝到機車上。若是較單純的需求,僅需20分鐘就能完成。比起機械結構將機車性能提升,機車座墊的改裝是相對鮮少人知道的產業,也因為它低調的存在,更讓人忽視了這項工作背後的辛勞。

座墊改裝工作仰賴師傅累積的技術與巧手,才能做出符合顧客需求的座墊。攝影/蕭宇軒

45年次的蔡佳銘,從國中畢業前,因為經濟的因素,迫使他不得不從小就要跟著自己的哥哥學習座墊整修技術,當時也為了填飽肚子,與哥哥一同離開家鄉從鄉下的雲林到大都市的台北工作。

蔡佳銘從小學習改裝坐店技術迄今逾40年。攝影/蕭宇軒

「我的人生都在機車座墊上了。」蔡佳銘談到,過去在學習這項技術時,自己拜師學藝7年,才自己到外面開店,一直到現在40幾年的時間,讓他一做,就將自己50年的青春歲月,全部奉獻在機車座墊上。

「對我來講,機車坐墊是騎乘安全不可缺少的部分」,一名28歲的顧客阿霖,當天騎著越野機車,前來等候改裝座墊。但他的機車不只在一般道路騎乘,也在山林野地裡騎乘,座墊需要有更好的摩擦力,讓座墊不會在越野時前後滑動,也能夠做出特技動作,而這些特殊要求,也讓他改裝時等候許久。

阿霖與老闆前後討論數次,對他來說,機車座墊不只是一塊坐在屁股下的軟墊,更是能夠在野地騎乘時,保障他安全的一項裝置。阿霖說,座墊對他機車的意義重大,若沒有它的摩擦力,也將會影響到他的生命安全。而讓座墊舒適、安全,這也是蔡佳銘對自己工作的基本要求。

阿霖為了增加越野騎乘時的安全,前來改裝座墊。攝影/蕭宇軒

「穩穩做、認真做、好好做」,談到對工作的態度,蔡佳銘用堅定的眼神說,自己對於工作的要求,就是扎實穩固地完成客人的要求,對他來說,客人滿意成品、坐起來舒服、安全就是他最大的快樂。

小小的店內裡,除了蔡佳銘的身影之外,還有其妻子與「墊」二代蔡順欣一同幫忙。今年32歲的蔡順欣,原先學習資訊領域的知識,服完兵役之後看著家裡忙不過來,跟著爸爸一起投入機車座墊的產業。父母親每天工作時間很長,因此毅然決然的決定要擠身這項「加工製造業」。從此,一家三口從早到晚為需要改裝機車座墊的人們提供服務。

呂彩雲與蔡佳銘、蔡順欣三人在台北經營機車坐墊改裝店鋪。攝影/蕭宇軒

蔡順欣表示,希望未來這樣產業能夠有不同的運作模式,他說明,因為客製化座墊的處理上需要完全手工,但有些客人僅處理換皮或是固定款式,因此,他想將有固定做法的產品,未來透過工廠量產的方式,讓客人能較快拿到座墊。但也因為座墊強調量身定做,蔡順欣認為,標準化產品僅能滿足部分人的需求,所以還是以手工方式為主,自動化為輔,因此他仍會以傳統純手工的方式,繼續在這項工作琢磨自己的手工技術。

這項座墊改裝產業是否會後繼無人?蔡佳銘坦言,因為改裝機車座墊的工作,對現在年輕人而言是相當辛苦的工作,除了高度的純手工外,沒有舒適的工作環境,大環境也不佳。蔡順欣與蔡佳銘父子皆認為,這項產業最大的傷害在於手部的肌肉與骨頭上,當蔡佳銘伸出手時,很明顯能從外觀看出已經嚴重變形的大拇指。

蔡佳銘的雙手因為長期使用剪刀及強力膠,大拇指已明顯變形。攝影/蕭宇軒

問及對產業的未來期許,身為「墊二代」的蔡順欣,與父親蔡佳銘有相同默契,「穩扎穩打就好。」他與父親說出了相同的答案。晚間店鋪即將關門時,一家三口各自坐在一角,交流著彼此之間一天的辛勞,但沒聽見他們喊苦,蔡佳銘說:「日子就是這樣過,我們也還是穩扎穩打的好好做」。

「墊二代」的蔡順欣,對自己工作態度以「穩扎穩打就好」期許。攝影/蕭宇軒

延伸閱讀:

汽機車過圓環 國內外作法大不同

【電鍍汙水2】擔起環保成本 製造產業鍊義不容辭

【攝影報導】石膏像背後的故事 一種習慣 一種不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