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社福

汽機車過圓環 國內外作法大不同

記者 陳澤玲、潘玟卉、呂佳郁/採訪報導

圓環是一種以更有效率方式疏導車流的交通節點,在歐洲、美國等國家,圓環更是被大量使用,因為在車流量較小的時候,圓環更能比交通號誌有效的紓解車流,相比設置紅綠燈,它的維護成本相對低廉,且實際效用也較高。

圓環分類上,在歐洲,圓環被叫做RoundaboutTraffic Circle廣義上來講是很多T字路口組成的大圓形路口,圓環相關專欄作者松山查爾斯(本名許晟松)表示,,Roundabout會提供有效率且安全的交通環境,它路口正對圓心,因為整體是流線型的,所以車輛進入是曲線形,不需要做右轉。而台灣很多圓環只能被歸類為Traffic Circle,例如台北的仁愛圓環。

圓環Roundabout(圖左)和 Traffic Circle(圖右)的區別 。資料來源/淺談圓環功能、製圖/呂佳郁

然而台灣多數機車騎士無法在過圓環時對圓環處的交通規則有正確的判斷,從而出現違規的行徑。因為台灣並沒有額外為機車設置通行圓環的規定。照法規來講,應當是汽車怎麼過,機車就要怎樣過。YouTuber火花羅表示,實際狀況變成卻是有很多的標線和標記來限制機車在圓環的通行。例如內側禁行機車、圓環內設置紅綠燈、設置實體分隔島等。

台灣圓環內側禁行機車、設置紅綠燈,還有機車待轉區,此為公館圓環示意圖。資料參考/ [機車騎士注意]公館圓環的交通陷阱!、製圖/呂佳郁
根據2017年環保署統計,全台總計有13755582輛機車,比汽車還多出580多萬輛。機車密度居亞洲之冠,然而交通法規與道路設置對於機車族群來說卻是相當不友善。

火花羅舉荷蘭的德拉赫騰鎮Drachten)為例,這裡交通事故頻傳,駕駛人在號誌變換之際搶快,而沒看到十字路口的過路行人,進而造成車禍發生。後來,荷蘭政府將其改建為「無號誌圓環」,車流依舊,卻很少塞住,車禍率也比以往降低了一半。

荷蘭德拉赫騰鎮的部分示意圖。荷蘭政府將許多十字路口改建為無號誌圓環,車禍率比以往降低了一半。資料來源/Google Map、製圖 /潘玟卉
YouTuber火花羅是一位騎著重機到處去旅遊的攝影師,他拍了一系列交通影片,致力於將世界最先進的道路規畫與駕駛觀念帶回台灣。攝影/潘玟卉

他表示,設置圓環雖少了號誌,駕駛人因此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有腳踏車或行人突然衝過來,通過圓環時會格外降低車速,以眼神接觸的方式,與行人或腳踏車確認順序後才通過,達成了「安全」的目的。

交通部道路安全委員會組長湯儒彥也表示,圓環不見得是疏散交通而設置的,例如英國設置圓環是都市設計的問題,為了讓城市更柔和,而「巴黎凱旋門圓環」是為了保障具歷史意義的凱旋門。

巴黎凱旋門圓環是一個車流較大的圓環,法國政府將12條分支路口以其為中心點設置圓環。全程「無號誌」,以「支線禮讓主線,外環禮讓內環」的方式通行,機車、汽車腳踏車一視同仁,沒有車種分流制。這樣的交通規畫考驗了駕駛人本身的素質,以及對其他用路人的「尊重、禮讓」。

巴黎凱旋門圓環及附近示意圖。資料來源/Google Map

現在在台灣在交通寧靜區的地方也設置許多小圓環,淡江大學運輸管理系副教授羅孝賢認為在台灣車流較少的郊區設置無號誌圓環可以取代號誌,進圓環也能減速,並達到轉向的效果,但交通流量很大的時候則不適合設置圓環,併入分出的過程中,反而容易出事。

圓環本是降低車禍發生率的設置,在台灣卻成為最容易發生車禍的地方之一。即便沒有發生車禍,南北圓環過法不一也令騎士無所適從,時常一不小心就違規受罰,火花羅認為,政府應妥善修改現行交通法規與道路設置,讓機車騎士們擁有安全的道路行駛權。

台灣道路圓環常發生車禍,民眾務必遵守支線禮讓主線,外環禮讓內環方式通行。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圓環其實不用設紅綠燈,只需要遵守外側車道禮讓內側車道駕駛,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圓環相關專欄作者松山查爾斯(本名許晟松)提到,像巴黎戴高樂機場旁邊,一個小區域就可以有12Roundabout,城市可以不用號誌進行運作,且能更為安全。他期許有一天台灣的市郊和郊區能正確仿製國外道路交通圓環設計,而不是隨意設置號誌路口,多端點路口交織。

 近五年交通事故發生率最高為仁愛圓環和公館圓環。資料來源/臺北市政府警察局交通警察大隊、製圖/陳澤玲

 

觀看精彩融媒體報導:《圓環交通亂象 ​機車騎士安全沒保障

 

延伸閱讀:

交通號誌不同步 搶快易釀車禍

機車肇事王 大一生奪冠?

交通事故頻傳 高齡駕駛成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