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生活

紙本書沒落 書店街逐漸走入歷史

記者 張晴昀、方莉婷、鄭采柔/採訪報導
重慶南路書店街不敵大環境改變,所剩書店不如以往。攝影/鄭采柔

隨著網路科技日新月異,人們的閱讀習慣跟著改變,從以前閱讀紙本書籍,到現在電子書及網路書店逐漸被大眾接納。

然而,曾擁有近百家書店聚集的重慶南路書店街,也不敵網路的興起,如今僅剩下個位數,傳統書店接二連三的吹熄燈號或轉型經營網路市場,擁有45年歷史的建弘書局也在今年九月宣布結束營業。

建宏書局也不敵大環境改變吹熄燈號。攝影/鄭采柔

根據文化部委託台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執行的「全國實體書店營運調查案」,共調查全台1541家書店,資料顯示1980年以前創辦的書店僅占少數,占比約一成五,三成三需靠複合式經營,早年創辦的書店已經歷一波倒閉潮。

天龍書局理事長。攝影/鄭采柔

台北市重南書街促進協會理事長沈榮裕表示,書店街會沒落是由於大環境欠佳導致貧富差距擴大,因為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家長沒有多餘的錢購買童書供孩子閱讀。

以前重慶南路車水馬龍,現在家長寧願帶小朋友去百貨公司吹免費冷氣,也不願帶孩子來書店街看書,沈榮裕指出,民眾閱讀習慣的改變也是造成書店街沒落的因素之一,現今年輕人傾向使用電子設備進行「碎片式閱讀」,已不流行在同儕間閱讀紙本書籍。

例如在書店街經營了四十三年的天龍書局,平常在購書的客人大多為五、六十歲的長者,主要客層隨著時間流逝老去而漸漸消失。

鼎易印刷公司員工高文華也提到,現代人閱讀電子書比例日益提升,以前初版一刷可以印製萬本起跳,現在大多只印製千本,視銷售情況再二刷,出版業及印刷業已經逐步成為夕陽產業。

誠品信義書店店員郭小姐表示,現在有很多顧客詢問是否有販售電子書,雖然不清楚實際購買情況,但有很多人感興趣。顧客吳小姐則認為,文字類書籍閱讀起來較不會受干擾,用網路看容易被其他程式的通知干擾,現代人對電子書的接受程度取決於個人閱讀習慣。

天瓏資訊彭德凱。攝影/鄭采柔

天瓏書局店長彭德凱認為,書店街會沒落是因為沒有一個核心價值,實際走訪其他國家,會發現他們都有自己的色彩,如西雅圖有一間書店是專門賣藝術或攝影的,一進去就會讓人感覺到是這個領域的店。

一般的獨立書店除非經營得很有特色,或像天瓏書局主要販售電腦技術相關書籍,能吸引固定客群前來消費,不然在能買到相同書籍的情況下,消費者會選擇去附近有百貨公司跟餐廳的連鎖書店。

書店是文明的象徵、城市的名片,沒有書店就沒有文化。」沈榮裕說,他目前仍然為了振興書店街而努力,且現正致力於興辦文創活動,與年輕世代接軌,沈榮裕也呼籲,政府應挽救書市。

漢字美學風華再現——重南90習文所

台北市政府現在正積極和重慶南路的書店進行合作,即將在十一月登場的「重南90習文所」,是由天龍書局的童書館所改造,作為漢字美學的傳習中心,推廣漢字美學及鼓勵年輕人閱讀。

「重南90習文所」中,「90」所蘊含的意義為1990年代出生的年輕人,象徵著迎接新的世代,且為呼應品牌定位,另取特殊屬性稱為「習文所」。

「重南90習文所」致力於推廣閱讀風氣及促進兩岸交流,如傳統文化文字印刷體驗或是邀請民眾一同抄寫心經等活動,結合文創商品重新賦予漢字生命,讓漢字的美學也能夠與物品結合。

像是他們推出的信封及手提袋,除了印有習文所的標誌之外,也利用傳統的外型及電繡和粗車縫線裝飾,帶出了濃濃復古味,讓書店不只是賣書的場所,而是作為一個文化交流及傳承漢字美學的中心。

沈榮裕表示,習文所的一樓將會被規劃為雕版的體驗,除了有活版印刷之外,還會有手工的雕版印刷,希望透過體驗式的行銷,讓民眾可以從遊戲中學習,並從體驗中認識傳統文化。

另外在二樓將會舉辦的抄寫心經活動,沈榮裕表示,在大家二至三個小時抄寫心經的同時,還會播放優美的古典音樂,讓民眾的心情得到平復及放鬆。

沈榮裕提到,對於習文所及未來的規劃只是走一步算一步,很感謝台北市商業處產業發展局提供機會給他來改造老店,目前沈榮裕也思索著如何做差異化的經營,以因應未來的趨勢。

重南90習文所。照片提供/沈榮裕
天瓏賣特色書 誠品打造個人品牌

位在重南書街上的天瓏資訊專賣電腦特色書籍,在重南街上也有幾十年的歷史。彭德凱提到,天瓏一直都只賣資訊書,在早期銷量跟其他店家相比,較為慘淡,但在現今的重南書街上,專賣電腦書反而成為天瓏的亮點,依然吸引著許多工程師來書店選購。對於書街沒落,彭德凱說「倒沒什麼感覺」。

至於網路興起,彭德凱認為是一種趨勢,早在2018年起,天瓏資訊的網路書店銷量就超過門市,但跟博客來等專門的網路書店相比,天瓏能賣的書籍還是有限,門市和網路的相輔相成十分重要。

除了賣書,彭德凱也在天瓏資訊的二樓設置小空間,提供工程師或學生討論、聊天。每個禮拜都會有固定的聚會、講座,讓同行的人可以在這裡互相認識、增進產業知識。

彭德凱表示,他不想只單純賣書,他想在賣書之餘創造品牌特色,讓天瓏成為電腦技術人才第一個會想到的品牌。

天瓏書局二樓空間。攝影/鄭采柔

在紙本書籍凋零的時代,誠品一直位於實體書店的龍頭,在誠品工作的郭小姐認為,誠品能保持屹立不搖的地位,最主要的原因是它的品牌名聲跟關注消費者的需求手法,甚至在國外的旅遊書上都可以看到誠品的名字。

郭小姐還表示,誠品的營運其實主要不是賣書,而是生活用品和餐飲。透過店內的裝潢布置,結合文創,讓誠品成為時下最受歡迎的書店品牌。

在紙本書日漸式微的時代,每個書店都在尋找生存方式,結合特色、品牌熱度,找到定位方向,才能吸引客群。

延伸閱讀:

民眾不買書 複合式書店興起

書店文化沒落 網路科技致衝擊

網路書店興起 傳統書店逐漸式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