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社福

青少年壓力漸增 憂鬱恐致自殺率上升

記者 傅姿凌、黃怡潔、王培驊、張可昕/採訪報導

近來青少年族群壓力漸增,導致青少年憂鬱傾向、罹患心理疾病的比例上升、自殺人口也因此隨之增加。藉由更進一步認識各國青少年憂鬱症成因,連結其與自殺行為的關聯性。

根據康健人壽母公司美國信諾保險集團公佈「2019 年 360°康健指數調查」,台灣人民的壓力指數高居全球第二、僅次於南韓。特別是青少年族群,若長期身處高壓環境、又無從排解情緒,將可能導致憂鬱傾向,甚至發展出自殺行為。

台灣近百萬人憂鬱所苦 集中高中大學族群

壓力越來越大,是現代社會的文明病。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健康九九網站記載,近年來憂鬱症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21世紀三大疾病之一,台灣也有越來越多人為憂鬱症所苦。根據國民健康署調查顯示,十五歲以上民眾,8.9%有中度憂鬱症,5.2%有重度憂鬱症;換算下來,台灣近百萬人為憂鬱症所苦,且多分布在高中及大學族群。

然而,對於這些年輕族群而言,憂鬱症並不一定會被朋友及家人所接受,因而導致憂鬱情緒惡化、甚至進一步影響患者的求救意識。此狀況目前並無改善,也欠缺足夠完善的處理方式;此外,大眾對憂鬱症了解亦不夠深入,導致現在社會不少民眾對憂鬱症及其患者仍有很多歧見。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憂鬱症調查指出,十五歲以上民眾,9.8%有中度以上憂鬱,5.2%有重度憂鬱;依此數據往上估計,全臺灣有百萬人皆受憂鬱症所苦。其中,年齡十五至十七歲青少年中,更有6.8%罹患重度憂鬱。隨著憂鬱人口年輕化,自殺人口年齡層亦不斷下修。根據全國自殺防治中心發布統計,據通報2018年有7000逾名青少年自殺未遂,原因多與家庭溝通、人際、「精神疾病」有關。

台灣每十萬人口中,青少年因自殺死亡率。資料來源/ 衛生福利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製圖/王培驊

情緒狀況會持續不斷累積,也會逐漸影響身體狀況及產生極端的念頭,新莊育心身心科醫師溫閔凱表示,若類似情形已經造成日常生活困擾、工作學習效率變差,影響專注力、記憶力、人際關係、產生許多負面思考,影響到自身安全,或是有想自殺的念頭、行為等等,建議還是要找身心科、精神科醫師求助。

根據衛福部統計顯示2018年自殺死亡人數為3865人,雖較2017年略低,但24歲以下年輕族群自殺死亡率略升,14歲下以下自殺死亡人數有10人,比前年增加6人;1524歲自殺死亡人數有210人,比前一年增加17人。

若是懷疑自己有憂鬱症的患者建議可以在家人陪同下,就診精神醫療專業團隊,進行科學儀器評估與處置。身心科醫師楊聰財認為,從生理、心理和環境多方面著手,方可了解病因並且進行治本之道。

社會大眾普遍對於憂鬱症沒有更多的認識及了解,使患者於憂鬱症時期無法得到最完善的配套措施,在發病期間若產生了自殺心理也無法即時求助,顯現憂鬱情緒造成自殺人口年輕化實為相互影響關係。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製圖/傅姿凌

 

面對憂鬱症患者,心理諮商師專業建議「不要過度關心」

世新大學心理諮商師郭文又。攝影/張可昕

世新大學心理諮商師郭文又表示大學生憂鬱症的輔導方式及原則,主動求助、提供管道及安全環境,讓患者講出自己真正的狀態、不用強顏歡笑。他坦言,為了不讓他人擔心,患者常常會隱藏自己的狀態。

而提到多數青少年及大學生產生憂鬱症的來源?郭文又表示,來源很多,也很難找出來源,大多是生理影響心理。諮商師也強調,不要跟患者說「你要加油、加油就好。」事實上,患者們常因太過努力卻沒有得到回報才會導致情緒低落。

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副教授江文慈表示,青少年憂鬱症會造成社會經濟負擔,患者不能上學、不能工作,醫療資源和國家支出增加,家人的工作生活也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組長謝秉廷目前也針對憂鬱症防治提供宣導教育與相關問題澄清,在諮商過程中,心理師均須遵守保密原則;除非必要,或可能造成自身或他人傷害之狀況,才有可能通報處理。此外,親友能給予患者陪伴(社會支持)、不要小題大作、也不要過度關心,否則可能導致患者情緒壓力更大。

憂鬱症患者:「世界總是無法理解為何我們如此沉悶?」

目前正為憂鬱症所苦的陳同學表示,經歷長時間情緒低潮、不能正常吃飯、上課、社交;恐慌症發作時會沒有原因的一直哭、一直發抖,在藥物治療之前會自殘、甚至曾經嘗試自殺。另一位姚同學則表示會突然覺得胸悶、害怕人群,每天都很低落和焦慮,甚至吃不下飯也不想去上學。

重度憂鬱症患者小潔(化名)。照片提供/受訪者

「原生家庭的影響為最大主因,其他包含種種因素的總合才是造成自殺行為的原因。」在患者親友知悉實情後,重度憂鬱症患者小潔(化名)表示家人會更關心自己,但小潔也坦言,有時候會太多關心、反而會有所壓力。而姚同學則是不同的狀況,她表示家人是完全不知情的,本身也比較難信任別人,所以沒有太多朋友可以訴說。

其實憂鬱症患者比起一般大眾更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他們會擔心自己的狀況影響到他人,會試圖壓抑自己的情緒,直到無法拖延才進行治療。憂鬱症患者王同學表示,是一直到狀況已經很不舒服、恐慌症發作到嚴重影響生活,才願意接受治療,跟男朋友談述後才去尋求協助。「一開始是心理治療,後來再加上藥物治療,最後並行治療。」,王同學說。

憂鬱症成因、症狀、及憂鬱症患者的內心世界,人們能知悉的內容還是太少,可是這樣的疾病卻能輕易打倒一個人。在壓力漸增的現代社會底線生存的青少年們,要如何去排解自己的壓力、戰勝自己的情緒;而身邊的親友該如何給予他們協助、支持,仍是一個世世代代都需學習的課題。

這個slideshow需要JavaScript。

小世界周報關心您︰自殺不能解決問題,珍愛生命,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安心專線:1925
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張老師專線: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