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新聞社會社福

器捐供不應求 勸募協調師奔波推廣

記者 郭佳欣、吳昕晨/採訪報導

根據器官捐贈登錄移植中心統計,今年度有效等候接受器官移植病人共有一萬多名,但截至今年11月為止,器官捐贈總人數只有三百多位,成功移植的個案更不到一千人,在許多人與死神搏鬥的同時,「遺愛人間」這個重大議題需要被正視及推廣。

現今在新北市中和區開手工冰淇淋店的老闆楊鈞儀表示,六年前的他因為一場大病導致急性衰竭,回想當時那段等待器官移植的日子,充滿著艱辛與無助,因為等待時必須不斷地洗腎,而且不知道那天何時才會到來。幸運的是,楊鈞儀在三個多月後接到電話,通知他有合適的器官可以配對移植。

楊鈞儀表示,器官移植後必須領殘障手冊,在變為殘障人士後,即使已經康復,也會遇到許多找工作的困難。最後,楊鈞儀選擇自己創業開手工冰淇淋店,簡單食材及健康配方是他對冰淇淋店的堅持,也是在生病過後的體悟。

冰淇淋店一隅,推廣器官捐贈。攝影/吳昕晨

然而,並不是每位病人都如楊鈞儀般幸運,根據器官移植登錄中心統計,截至今年11月為止,全台灣在七項器官移植的項目中,等待腎臟移植的病人最多,共有七千多位,但目前成功移植腎臟的人只有兩百多位。

在器官捐贈上,勸募協調師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他們除了需要與其他分院聯繫器官捐贈的即時狀況,還要在篩選生命末期病人的個案後,與病人和病人家屬溝通,是否願意讓病人在離開人世後遺愛人間

器捐勸募協調師工作畫面。攝影/吳昕晨

家屬對家人的不捨往往是器官捐贈的一大難題,即使病人在生前已經在健保卡上註記願意捐贈,但如果在病人過世後家屬不願意,器官捐贈仍無法進行。

台大醫院器官勸募協調師林南利表示,台灣有許多案例是原本捐贈器官者已經簽好捐贈同意書,但最後卻因為家屬不忍心,讓有意願捐贈者在忍受生命末期的煎熬後再動一次手術,因此最後沒有辦法捐贈成功。

將遺體進行手術對現今許多台灣人而言,仍十分敏感甚至是禁忌話題。在遺愛人間與對家人的愛之間,即使選擇與取捨十分困難,卻是我們要正視的重大議題。每個器官捐贈同意書的簽署,除了讓更多人擁抱新生命,也讓更多家庭得以繼續成長。

楊鈞儀說到,一個器官捐贈的決定其實不是改變一個人,可能改變的是一個家庭。在接受了別人的器官捐贈後,現在他們全家也都簽了器官捐贈同意書,為的就是讓更多有需要的人能得到機會和幫助,讓更多動人的生命得以延續。

器官捐贈同意書。攝影/吳昕晨

 

 

延伸閱讀:

大體數量不足 VR科技輔助醫療

尊嚴善終 安寧緩和優雅告別人生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