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新聞文教生活

舊衣回收知多少 二次創作再添新風貌

記者 張淳瑄、蔡閔璿/採訪報導

在街頭常可以看見舊衣回收箱,關於民眾所提供的「舊愛」,捐出後去了何處?錯誤的捐贈品項,是否會耗費更多處理的人力和時間?

舊衣捐贈有條件 首重乾淨無毛球

住在文山區的林小姐表示,一年大概會使用住家附近的舊衣回收箱一兩次,有些平時穿不到但還保存良好的衣服,會選擇上網二手拍賣。遇上尺寸不符、較退流行的衣服,才會選擇將其投入舊衣回收箱。

伊甸基金會舊衣回收部門,目前所回收的舊衣,部分來自於舊衣回收箱,而有部份則是從民眾家中寄過來。此外,也有從成衣工廠汰舊換新的品項。對於衣服的要求,希望能乾淨、無污漬、不起毛球,若有上述的狀況就會選擇淘汰。

巷弄中的舊衣回收箱。攝影張淳瑄
衣服分送越南 愛心環保無國界

伊甸基金會幹部賴朝乾表示,許多民眾會誤將棉被、枕頭及鞋子捐贈出來,不過這些並不屬於回收項目,通常會選擇送往垃圾處理場。

雖然需耗費額外的費用,但他說「還可以負荷,只佔一小部分。」其餘的透過志工整理、裝箱,會依照需求將衣物送往越南當地合作組織,或是送到台灣需要幫助的弱勢團體手中。

準備整理裝箱的舊衣集中處。攝影張淳瑄
剪裁編織再創作 舊愛二次發光

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系兼任講師李嘉泉,去年參加「利用舊衣再創作」服裝比賽,關於創作理念,他說「舊衣丟進回收箱後,並不像肉丟進絞肉機就能成為漢堡排,仍是成堆的垃圾。」李嘉泉將好幾件不要的T-shirt,透過剪裁、編織的手法,創造成一件全新樣貌的毛衣。

他認為「以多件換一件」的改造手法,不僅比較容易也更能順應舊衣拋棄的速度。此外他也建議消費者,購物前先分清楚「想要」及「需要」的差別,透過消費習慣的改變來達到環保及垃圾減量的效果。

服設系講師李嘉泉平時使用的工作室。攝影/張淳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