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生活

臺灣芭蕾發展困境 盼體制政策多加完善

記者 許心怡、黃于芯、張淳瑄、劉力嘉/採訪報導

芭蕾舞起源於義大利宮廷藝術,在法國和俄羅斯發展出完整的舞蹈體系,並且在各地廣為流傳,更定義出其他舞蹈的基礎技巧,時常能在不同舞種中看見芭蕾舞的影子。隨著時間演進,芭蕾舞的形式變得更多元,甚至衍生出風靡歐美的芭蕾健身,臺灣學習芭蕾的人群也越來越多,除了舞蹈科班,坊間更充斥著適合不同年齡層的舞蹈班,更不乏許多優秀的專業舞者。然而,臺灣卻沒有像日本、韓國的國家級職業芭蕾舞團,導致許多年輕舞者趨向往國外發展。

芭蕾培訓體系不專一 舞者水平參差不齊

近年來,全球學習芭蕾蔚為風潮,不僅國外有芭蕾舞學校,臺灣也發展出舞蹈系。然而這兩者在教育宗旨上卻有極大的不同,以The Kirov Academy of Ballet of Washington、DC以及臺北藝術大學舞蹈系做比較,Kirov是專業芭蕾舞學校,所有課程都圍繞芭蕾做規劃;而北藝大的訓練宗旨則是培育專業舞蹈家,因此涵蓋的範圍就不會只有單一項目,教育的編制也不會像Kirov這麼單一,所有舞種都要學。

不過這也衍生出許多問題,臺北青少年芭蕾舞團老師李婉菁指出,中國舞肌肉使用方式是向內收縮,而芭蕾舞則是向外延伸,學生長期中西方舞混合學習造成肌肉生長無法像國外舞者一樣纖細。臺北市青少年芭蕾舞團老師王書婕也提到,就算學生腦袋清楚知道如何使用肌肉,也可能因為長期肌肉使用方式交雜,導致肌肉難以適應,無法完美詮釋芭蕾繁雜的動作。

而芭蕾是需要長時間訓練的專業運動,但許多老師卻認為臺灣芭蕾舞訓練缺乏一套連貫的教育體系。東門國小舞蹈老師宋明芳指出,教學系統性確實是國內舞蹈教學需要改善之處,即便舞蹈班並不完全符合舞者需求,仍需幫助學生打下扎實的基礎,不能因為學習範圍廣大無法深入動作細節,導致真正想往職業舞者發展的學生在能力累積上出現瓶頸。

除了臺灣教育體制,師資問題也值得關注。臺北青少年芭蕾舞團團長邱瓈誼認為,老師的職責除了傳授技術,還有協助建立人脈。然而邱瓈誼三年間舉辦多場俄羅斯師資培課程,請來的教師是俄羅斯傳統芭蕾體系Vaganova的教師,希望第一線面對學生的老師們獲取更多新知識、技巧和國外舞蹈學校聯絡方式,不過卻沒有任何舞蹈班的負責人願意進修。邱瓈誼直指這是老師們的失職,導致臺灣學子無法獲得更好的管道及資訊,在面對未來的挑戰時欠缺實力。

臺北青少年芭蕾舞團,俄羅斯師資培訓營。攝影/張家豪
資金來源不穩定 舞團難以成長發展

許多舞蹈老師也認為,缺乏職業芭蕾舞團是資金匱乏所導致,國內外芭蕾舞團之經營形式差距甚遠,國外舞團幾乎是支付月薪,並且享有保險、醫療等多項福利。臺灣芭蕾舞團卻是以檔期計算方式經營,不僅舞團收入不固定,福利也不完善。國外舞團有固定月收入很大原因來自背後的財團、國家支持,以臨近的韓國環球芭蕾舞團為例,在韓國環球集團和文化集團支持下,不僅舞團規格完整,舞者也不會因生計問題去外面兼課導致練習時間不固定。

反之國內,由莊媛婷創立的臺灣芭蕾舞團目前每週只排練兩天,遠比國外少了四天的練習時間,這直接反映在舞者的表演素質上,同時也影響票房。

臺灣芭蕾舞團彩排照片。照片提供/臺灣芭蕾舞團

除此之外,國家投注補助金上,臺灣也與其他國家相差甚遠。在舞種的補助上也有差距,文化部近年策劃「臺灣品牌團隊計畫」,106年度舞蹈類別僅「雲門舞集」獲得3600萬的補助經費,而其它有關舞蹈的獎助則區分於「演藝團隊分級獎助計畫」,舞蹈總補助金甚至低於雲門舞集,拿到補助資格的芭蕾舞團更是稀少,兩者間金額的差距形成巨大斷層。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每一期的補助預算大約900-1000萬,以今年為例芭蕾占149件舞蹈申請案中的16件,占比最高的是現代舞。以申請件數來看,可以發現芭蕾申請比例並不高,其中的主因是臺灣現有的芭蕾舞團不多,發展芭蕾舞團需要長時間培訓,成本資金花費高,想要成立國家芭蕾舞團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對此,莊媛婷認為,如果能將補助金細項分得更仔細,讓不同舞風的團體有更大機會爭取補助金,避免僧多粥少的情況,或許能改善問題。

而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回應這樣的做法在審查時會造成困難,補助金的分配機制就算再完善也會遭人詬病,莊媛婷也提到,企業投資舞團的成立或贊助芭蕾表演,對於芭蕾舞團的發展有相當大的幫助。

 

推廣芭蕾文化 提升藝術涵養水準

近年,俄羅斯芭蕾舞團來臺演出,電視廣告、捷運文宣都能見到俄羅斯舞團演出資訊,因此票券總是銷售一空;反之,臺灣的芭蕾舞團表演卻沒有受到如此高度的注意和宣傳。芭蕾是門高門檻藝術,若沒受過專業訓練,觀眾難以看出舞者肢體動作、協調性、柔軟度是否標準。

臺北青少年芭蕾舞團老師林嘉慧指出,其實有些舞團只是打著俄羅斯芭蕾強盛的稱號卻沒有相等的實力,甚至多次出現芭蕾舞者不專業的情況,莊媛婷則表示觀眾們的鑑賞角度不同,對於多數觀眾而言,舊有的想法認為芭蕾由國外舞者表演最為地道,因此觀眾多傾向買單國外芭蕾舞團,這也造成臺灣芭蕾舞團在發展時的困境。

臺灣芭蕾舞團受國際音響大展邀請演出。照片提供/臺灣芭蕾舞團

為了讓孩童可以多加了解芭蕾舞蹈,臺北青少年芭蕾舞團開始走訪各小學、國中、高中推廣,讓學生們可以認識、接觸芭蕾。林嘉慧分享,許多孩童對於芭蕾的印象僅停留在舞者們穿著粉色澎澎裙、轉圈圈跳舞,甚至覺得那是專屬於女孩的舞蹈。透過老師們的推廣,能讓孩童嘗試芭蕾的基本動作,也建立起正確的芭蕾知識,同時也會因此有孩童開始對芭蕾產生興趣,嘗試學習芭蕾舞蹈課程。

除此之外,未來計畫能到企業去推廣,讓成人對芭蕾藝術產生興趣,欣賞芭蕾舞表演。林嘉慧提到,成人學習芭蕾的自主性強,也相當有熱忱,期望能透過對成人的推廣,潛移默化之下能提升民眾對芭蕾的關注度及欣賞素質,同時也增加下一代接觸芭蕾的機會。

臺灣芭蕾舞團實施偏鄉芭蕾推廣活動,進入偏鄉深耕臺灣芭蕾教育,讓資源較不充沛的地區也能受到專業的教育訓練,培育青年芭蕾舞者,接受平等教育,讓孩子能有機會站上國際舞台發光發熱。

臺灣芭蕾舞團到臺東偏鄉推廣芭蕾文化。照片提供/臺灣芭蕾舞團
盼舞蹈藝術大眾化 臺灣芭蕾邁向國際

而近期中國有嘻哈成功帶起嘻哈文化浪潮並同時也製作了「新舞林大會」的舞蹈節目比賽的例子給予大眾不少信心。莊媛婷表示,臺灣近期開始製作歌唱節目且獲得不錯的關注度,如果能再進一步製作與舞蹈相關的比賽節目,藉此拉近舞蹈和觀眾之間的距離,將有機會帶起大眾對舞蹈的熱潮和重視。欣賞舞蹈表演、文化藝術對於西方人來說,是日常的休閒消遣,因此芭蕾表演在國外的場次多和熱衷度高,但在臺灣卻沒有這樣的文化習慣。

國家的背景文化深深影響藝術形態的發展程度,因此想要振興臺灣的芭蕾文化,除了要有政府的推廣支持、企業的贊助,甚至一路到教育體制、師資課程、舊有迷思等等,都需要從最基礎的觀眾來層層改變,建立起臺灣自己的芭蕾舞團,才有機會讓更多優秀舞者選擇留在臺灣,努力讓臺灣的芭蕾被全世界看見。

臺北青少年芭蕾舞團演出照。攝影/張家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