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每一本雜誌背後的辛苦不為人知。攝影/謝一謙
運動

運動雜誌的生存之道--運動雜誌所面臨的困境與網路媒體的崛起

記者 謝一謙、高睿鴻、邱靖傑、王佐宏/採訪報導

運動媒體為推廣體育文化背後重要的推手,從傳統電視與紙媒,到現今網路當道的主要媒介,媒體轉型成了不可忽視的一環。其中「運動雜誌」正是近年來首當其衝受到影響的產業,網路的崛起迫使雜誌必須尋找自己另一條出路,而全球資訊化的時代,更令網路媒體勢必得走出自己的一片天,才有機會自多元化的競爭行列中脫穎而出。

為吸引讀者,雜誌的圖文並茂成了有效的誘因之一。攝影/謝一謙
運動雜誌的核心價值
古硯偉懷抱著用心做每一期雜誌的理想,離鄉在外打拼。攝影/謝一謙

《Hoop Taiwan美國職籃雜誌》主編古硯偉在傳統媒體的領域中具相當豐富的資歷,從2010年開始投身運動媒體產業至今,古硯偉對於一路上媒體的變化有十分深刻的感觸。

他指出,「過去傳統媒體與讀者間關係,和現代有著明顯的差異,如今不再只是媒體單一灌輸觀念給讀者,因為網路資訊的多元,讓讀者跟媒體的互動成為新傳媒趨勢」

古硯偉舉籃球為例,成為NBA職業球員前的重要搖籃「全美大學籃球錦標賽NCAA」,過往資訊並不像現今這麼豐富,因此國內大部分球迷對這塊領域較為陌生,但由於現代資訊的普及化,給許多願意投入研究的球迷們,有更多元的管道去掌握未來球員脈動。這無疑是向傳統媒體為主流時代所發起的革命,也是為何網路媒體崛起會衝擊傳統紙媒的主要因素。

「從傳統媒體中堅持自己認為對的想法,並賦予讀者真正具價值的內容。」談及自己投身到雜誌社的願景,古硯偉所懷抱不僅僅只是為餬口飯吃的想法,更是期盼能以值得讀者靜下心來,將一本雜誌細細品味的盼望作為實踐的目標。

 

人人都能成為運動專欄作家?
創新的理念,成為楊東遠將運動視界推廣成功的關鍵。攝影/謝一謙

網路平台成為許多閱聽人獲取資訊的最佳管道,《運動視界》正是我國運動網站中崛起速度最快的媒體之一,同時也是衝擊運動雜誌的其中一項原因。主編楊東遠表示,透過人人皆可於網路上發表自己的看法賺取稿費,讓更多的人會願意花時間投身在運動寫作上,是他們創立這個網站的目的。

以審核機制來把關作者寫作品質,「高手藏在民間」這句話無疑是該網站的縮影,給予作者足夠的發揮空間以利提供獨特的觀點,為以往「傳統」網路媒體所沒有的新思維。

這樣的形式在國外也有許多成功的案例,《The Athletic》《The Ringer》等皆為這類型以專欄為主的網站,就如前面古硯偉所強調,現在媒體與閱聽人的互動是永續經營這項產業的最佳詮釋。

事實上以《運動視界》為主類型的網站,已經逐漸成為運動雜誌社的潛在競爭對手,由於網路資訊不需要花錢取得,作者們的觀點自然成了閱聽人獲取新聞與想法的來源。

值得注意的是,想成為《運動視界》 的作者並沒有任何門檻,因此與雜誌社受過肯定「專業」的作者相比,網站內作者文筆的品質參差不齊,令受眾在獲得資訊時,還得另外具備媒體識讀的能力。而實際拿到書本閱讀的喜悅,和冰冷的網路文字對比,也是網路還尚未無法完全取代雜誌的原因。

 

來自YouTube的挑戰

另一項網路自媒體的指標則是來自影音平台《YouTube》,YouTuber這份職業的出現,跳脫以往需有受過專業訓練,或需擁有專業器材的人才能登上螢幕的框架。只要手邊有一支手機與電腦,人人都能成為媒體人,而運動媒體在影音市場的大餅,也開始有人攻占並準備興起另一波浪潮。

同樣來自《運動視界》作者出身,筆名「後撤步」的鄭智洋,正是近期竄起速度相當驚人的運動媒體YouTuber。曾經夢想站上體育主播位置的他,基於現實因素考量最終選擇以影音平台,當作自己成為真正媒體人的起點。

影音作品優質的後撤步在YouTube的訂閱量已經達到近五萬人。攝影/謝一謙

鄭智洋認為現在影音媒體百家爭鳴,媒體無法顧及全部閱聽人的感受,因此他選擇將過去從雜誌和網站所獲得的知識內容當成個人基礎,並整合成影音結合幽默的方式來進行呈現。

由於本身就具備知識涵養的他,在影音平台上所吸引的受眾不單單只是熱愛比賽的觀眾,甚至也能讓一些平常沒有非常關注賽事的人,可以獲取一些較高水平的內容,是他在工作之餘所得到的成就感。

不過這個看似風光又在潮流前端的媒體形象卻非外界所想那麼容易,運動媒體終究是小眾市場,要如何擴展受眾是一項挑戰。且從尋找素材到剪片都必須一手包辦,更遑論平常需要花在看比賽及國外消息的時間,工作量恐怕是傳統媒體的一到二倍。

影音確實是運動媒體未來的趨勢走向,但要怎麼做才能以「專業」討好影音速食文化的現代觀眾,是YouTuber如何生存下去的關鍵,站在雜誌的角度,影音確實是它的首要競爭者。

鄭智洋說 :「未來影音的趨勢化,最有可能連帶影響的可能會是雜誌社,因為網路的資訊流量,遠快於雜誌的發行速度,所以雜誌社若想生存下去,勢必得做出一些不一樣的改變及有質量的內容。」這段化恰好呼應古硯偉的核心理念,因此若能以具價值的內容當成主體,搭配資訊於影音平台的發送,或許會是雜誌未來生存下去的一項重大革新。

 

金錢巨獸與媒體的關係

文字是無可取代的寶藏,即便影音成為未來當道的主流,但文字所展現的魅力卻不可替代。然而面對影音的衝擊,《運動視界》和雜誌社皆遇到類似的問題,財政變成了這項產業的軟肋,事實上金錢無非是任何產業的重要考量,只是媒體現階段的困境恐怕是很少產業能相提並論的。

現實總是比理想來得殘酷,古硯偉透露自2012年亞裔球員林書豪崛起到低潮後,臺灣籃球雜誌的銷售量基本上也隨著其狀態的起伏有所下降。

根據《銘報即時新聞》在2009年的報導指出,台灣大多雜誌的購買量僅達到總發行量的五成而已,這樣的成績固然不佳,但和國內許多雜誌例如美妝、時尚等類型相比,運動雜誌原本就擁有的球迷基礎,仍是讓他們足以於雜誌產業中立足的重要指標,也是他們想繼續在這個產業努力的理由。推廣文章,就能於無形間增加更多認識網站的閱聽眾。

以瀏覽量來博取廣告主的青睞,是《運動視界》之所以能在台灣運動媒體獨占鰲頭的關鍵,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樣以稿費當推廣網站的經營模式,的確難以讓公司達到收支平衡,這也是為什麼原本《運動視界》立處於賺錢為第一導向的海碩集團底下,最後卻被「想以文章內容價值為第一考量」的《關鍵評論網》給併購緣故。

製作每一本雜誌背後的辛苦不為人知。攝影/謝一謙

 點閱率成為網路世代媒體的共同目標,YouTuber亦然,以瀏覽量當成收益主要來源,意味著必須隨時掌握最新資訊,並以最快的速度上傳影片獲取流量,且運動知識型YouTuber所能獲得的「業配」,和其他YouTuber類型相比是較為不易的,沒有固定營收,又得在百花齊放的影音創作者中走出自己的一片天,確實是不是一條簡單的道路。

 

從傳統紙媒走出下一片天

雜誌轉型是刻不容緩的議題,然而真正能吸引讀者的依舊是走在潮流最前端的內容,具價值的內容正是媒體品牌建立的重要依據。

面對網路媒體的分食,古硯偉認為只要能將品牌的價值呈現給觀眾,且願意聆聽受眾的想法,便為雜誌社的生存依據,以及接下來準備與網路世代結合的渠道,未來雜誌是否會被網路完全取代還是未定之天,但若不想被時代的洪流給淹沒,尋找自己的生存之道並做出改變將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