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回顧

老人照護 你我關注 – 2174期

台灣面臨高齡化社會,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目前台灣截至去年12月為止,65歲以上的老年口已超過280多萬人,銀髮族的福利,可以說是刻不

容緩。

凝聚 達成在地老化

隨著台灣老年人口比例逐漸上升,銀髮族照顧相關問題也受到社會的重視,因應高齡化社會,有一群熱衷於社區老人服務的志工,默默地替社區銀髮族貢獻心力,藉由區志工的服務,達成在地化的模式。

文山區明興里里長鄢健民表示,社區內有許多長者因家中子女平時出門工作,午餐便自行於家中隨便吃吃,里內擔心老人的健康因此受到影響,則於每周二、四提供老人共餐服務,而擔任長達八年的志工陳再祿則會於中午將餐點親自分送給行動不方便的長者們、獨居老人等社區弱勢族群。供餐廚師范勝雄表示本身曾從事餐飲業,於共餐服務中一手包辦採購及烹煮,每天菜色都有不同的變化,透過自身廚藝回饋社區需要幫助的長者,服務社區。社區除了提供共餐服務外,鄢健民表示,目前透過主辦木柵區社區照顧關懷據點聯合成果展,希望藉由成果展的發表,讓長者增加自信,也能和其他據點長者互動、切磋才藝並充實自我。

針對里內剛失能或者輕度失能的長者,鄢健民說,期望透過園藝治療、手工藝等課程活動,減緩長者老化的速度,讓其走出家中,接觸社會、體驗生活。社區志工也將於6月底參加照顧服務員訓練,讓這樣的人力運用在里內服務,社區就有長照能量的累積,並落實在地老化的政策,凝聚向心力,達到社區互助的效果,和諧共存。

輕忽 照料方案鬆散

台灣目前長期照顧服務人力不足,必需仰賴外籍看護工補足缺口,雖然長照10年計畫已進行8年、「長期照顧服務法」106年即將上路,但目前台灣失能人口約76萬人,政府所能提供的長照服務僅能涵蓋12%的失能者,剩下需靠外籍看護工及家屬照顧。

明興里里長鄢健民表示,因為顧慮到的長者人數相當多,里內一向積極推動老人長照的福利政策。但是鄉里並沒有強制性,所以只能盡量給予長者他們所需的協助。鄢健民說,里內的服務大多以生活還能自理的長輩為主要目標群,但是也有其他急需關心的一群。

國立台北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王品表示,台灣高齡化的速度是全世界最快,因為少子化的影響,老人長照的工作相對艱難。她表示台灣長照最大的困境,較偏向重度失能的老人,對於輕度以及中度失能的長者,並沒有完整的照料方案。此外她也指出,居家式的老人照護大多由家庭主婦負責,因為老人在家中需要照護,家庭主婦無法從事工作,使得家庭結構成為單薪家庭,也降低生育的意願,同時助長了少子化的現象。

王品指出,現在老人長期照護的「機構式服務」供過於求,例如:護理之家、長期照護機構、養護機構、安養機構,以及榮民之家,但是對於都會區老人的「居家式服務」卻不夠完善。她分析,居家式照護不僅相對便宜,也對預防與延緩老人失能或失智症惡化有幫助,未來需要更多的年輕人投入長照服務,讓長者的能夠度過一個安詳健康的晚年,這也是台灣社會目前需要繼續努力的目標。

期盼 改善隱性獨居

隨著生活品質和醫療技術提高,台灣高齡人口逐年增加,直至上月,台北市老年人口數就逾40萬人,占整體人口數15.03%,而當中獨居老人人數約4819人,文山區又占其中472人,在12區裡排序第三名,然而這些統計呈現的僅是一部份,還有許多獨居老人仍未受到社會的關注。根據台北市政府所規定的獨居老人身分,條件即為須年滿65歲,單獨居住在台北市,且無直系血親卑親屬同住北市才可列入獨居,許多老人家和兒女雖不同住,卻因同樣生活在台北市,而不符獨居老人的資格,因此無法享有同樣的照護和資源,也因而衍生出了「隱性獨居」的另一個問題。

實踐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暨研究所助理教授曾煥裕指出,過去只要是子女不同住就算是獨居老人,但現今台北市政府,可能基於經費考量而因此判定,所以只能從最需要幫助的人開始做起,且因社會救助本身具有排富性質,因此如果這些長者擁有不動產,基本上就不符資格,僅能靠地方上的志工或里長來給予這些隱性獨居老人協助。曾煥裕補充,台北市政府設有許多老人關懷據點,因此也很鼓勵這些長者到這些據點用餐或活動,但隱性獨居的情況很多都是長輩本身就不愛出來和人互動,所以仍要視個人情況來處理。

面對高齡化社會的來臨,台灣早在民國96年就推出了「長照十年」等相關老人照護計畫,但在推行過程中仍遇到不少資金、人力等問題,台灣不單是沒有資金,甚至根本沒有長照的服務體系,曾煥裕表示,照護人力必須系統化,並從高職階段就開始培訓年輕人走照護產業,並從照護技巧上分階,同時證照化,仿效日本的照護學校,藉由三年訓練,了解人類基本構造及照顧技巧,讓照護成一種專業,並有穩定的升遷制度和專門組織,如此未來才能有足夠的人力。他強調,現今的照護居家志工工作時間長,待遇也較低,許多年輕人不太願意從事此工作,因此若要有源源不絕的人力,要建立完整照護服務體系,將資源整合,而非東做一塊,西做一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