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車採蚵 與海共生 傳承海牛文化資產

我國無形文化資產中的傳統知識與實踐僅有四個,其一為彰化芳苑海牛文化。因芳苑位於雲彰隆起的地形,為全台唯一保留蚵農自日治時期使用牛隻進行採蚵的場域。卻因科技日新月異,海牛逐漸被採蚵車及牡蠣搬運機取代,導致如今僅剩八頭海牛。為復育海牛,芳苑居民結合觀光、課程推動,並成立海牛學校,以延續及傳承海牛文化。

盼水青岡蝶舞璀璨 棲地保育延續生機

記者 黃子宜、柯懿捷、陳俊希、楊采璇/採訪報導 台灣特有蝶類夸父璀灰蝶幼蟲專以台灣水青岡新芽為食,惟近年氣候變遷嚴峻,季節混亂導致樹木發芽期提早,幼蟲孵化無芽可吃而死亡。此外,棲地乾燥化和人為砍伐,亦嚴重影響台灣水青岡數量,連帶造成夸父璀灰蝶生存困境。為使台灣特有珍稀物種得以繁衍,政府與民間積極展開棲地保育,維持生長範圍,同時推廣保育觀念,期能建立全民共識,常保自然環境永續。

天然泥染兼顧環保 手作溫度世紀流傳

傳統泥染的原料取自於自然,相較於化學染劑可能對環境造成的危害,泥染的染液除了能保護皮膚,同時也可以直接回歸自然,形成友善循環。台灣泥染文化資產工作室博士廖倫光堅守環保永續與人文情懷,除了自身的推廣,更在社區大學開班帶領學生,將泥染文化傳承發揚,並交付下一代。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