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車採蚵 與海共生 傳承海牛文化資產
我國無形文化資產中的傳統知識與實踐僅有四個,其一為彰化芳苑海牛文化。因芳苑位於雲彰隆起的地形,為全台唯一保留蚵農自日治時期使用牛隻進行採蚵的場域。卻因科技日新月異,海牛逐漸被採蚵車及牡蠣搬運機取代,導致如今僅剩八頭海牛。為復育海牛,芳苑居民結合觀光、課程推動,並成立海牛學校,以延續及傳承海牛文化。
我國無形文化資產中的傳統知識與實踐僅有四個,其一為彰化芳苑海牛文化。因芳苑位於雲彰隆起的地形,為全台唯一保留蚵農自日治時期使用牛隻進行採蚵的場域。卻因科技日新月異,海牛逐漸被採蚵車及牡蠣搬運機取代,導致如今僅剩八頭海牛。為復育海牛,芳苑居民結合觀光、課程推動,並成立海牛學校,以延續及傳承海牛文化。
在新店市中央路旁,出現一片和周遭水泥建築不相襯的綠色稻田,早期被政府規畫為農業區的十四張,雖然比不過中央新村的 […]
記者 杜子心、傅鈺皓、蘇相云/採訪報導 想到手拉胚,不少人腦中浮現出的第一個畫面,都是一個人坐在椅子上使用電動 […]
記者 林芷君、蔡翌暄、李宜姗/採訪報導 阿里山林業鐵路(下稱阿里山林鐵)至今已有百年歷史,為台灣重要的文化景觀 […]
不義遺址是反思威權統治及人權教育的重要場域,然而專家指出現行《文資法》仍不完善應制定專法,而缺少執法者口述歷史也導致歷史還原面臨挑戰。此外,各界該如何喚起各世代對本土困難歷史的關注,仍是需突破的課題。
彈奏3000多年歷史的古琴,透過斲琴繁複的工序將古琴製作出來。相較於其他樂器的形式,古琴因製作的需求自由發揮,而這就是斲琴吸引人之處。林立正作為臺北市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者,對於選材極為重視,期盼讓優美的古琴聲可以延續下去。
傳統泥染的原料取自於自然,相較於化學染劑可能對環境造成的危害,泥染的染液除了能保護皮膚,同時也可以直接回歸自然,形成友善循環。台灣泥染文化資產工作室博士廖倫光堅守環保永續與人文情懷,除了自身的推廣,更在社區大學開班帶領學生,將泥染文化傳承發揚,並交付下一代。
亂彈戲是台灣地方特色戲曲,已傳唱三百多年。如今,傳統戲曲雖然面臨挑戰,但漢陽北管劇團積極配合文化部,將國寶藝師的精湛技藝傳承給藝生們,讓新生代將這項百年技藝的精神持續下去。
傳承百年的台灣木藝產業,自1991年政府頒布禁採令後,產業發展受到許多限制,加上學徒出師時間長且待遇微薄,使木工產業難以延續。桃園大溪老街上僅存為數不多的木工行,透過追求木材品質與結合課程、展覽,期望在法令與教育兼顧下,延續傳統技藝。
台灣為多元民族所組成的社會,島上多達16個原住民族群,但原住民族在教育與法律上仍處弱勢。執政者對原住民文化的不友善。學童被迫接受主流的漢人教育,而非學習自身文化,族人憂心,這將使原住民文化加速流失。
在花蓮縣豐濱鄉的新社部落裡,有一門古老而珍貴的工藝技術——香蕉絲編織工藝。這個工藝不僅是噶瑪蘭族的精神所在,更是噶瑪蘭族文化的一大瑰寶。
臺灣的有形文資中,「歷史建築」以1700件居冠超越古蹟數量,是一個能夠被看見、記載著世世代代共生的證明。不過卻逐漸被大眾遺忘並犧牲,不僅難串起地區情感,也無法再次讓歷史交融在世代之間。
臺灣的有形文資中,「歷史建築」以1700件居冠超越古蹟數量,是一個能夠被看見、記載著世世代代共生的證明。不過卻逐漸被大眾遺忘並犧牲,不僅難串起地區情感,也無法再次讓歷史交融在世代之間。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