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轉變為黃金 王功蚵殼效用多
全台灣約有35%的牡蠣來自彰化王功,街上到處可見當地人在家門前剝牡蠣,同時大量廢棄牡蠣殼也釀成環境問題。在地業者結合學者研究發現,將廢棄牡蠣殼融入新技術,再製變成具有抗菌功能的消毒粉。
全台灣約有35%的牡蠣來自彰化王功,街上到處可見當地人在家門前剝牡蠣,同時大量廢棄牡蠣殼也釀成環境問題。在地業者結合學者研究發現,將廢棄牡蠣殼融入新技術,再製變成具有抗菌功能的消毒粉。
炎炎夏日即將來襲,蚊子大軍就快找上門,基本防治工作絕對不可少。病媒蚊不僅造成環境衛生問題,對人體也可能造成危害。除了要防止蚊子帶來的疾病外,也要充分了解自身適合的產品成分,才不會造成身體的負擔。
今(2022)年,台北市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宣布,將「長青樂活」及「耆老服務中心」合併,整合為「原住民長青學苑」,目的不只是希望整合資源,使都會區長者得到更完善的照顧,也期望能透過課程連結長者們的部落記憶,讓原住民文化得以繼續傳承。
面對跨縣市丟垃圾亂象及轄內隨人口增長而增加的垃圾量,桃園市政府因地制宜,先於鄰近新北市的四個里試辦為期一年的專用垃圾袋計畫,其餘地區則在2022年4月起實施可透視垃圾袋政策,而兩種政策皆是期望能夠自源頭達到垃圾減量效果。
一碼村是位於台北市萬華區忠恕社區裡一座400多坪大的實體空間,裡面有當地不同的社群組織進駐,也會舉辦小家電維修、回收物再造等多元服務與課程,希望來到這裡的人們與廢棄物都可以擁有重生的機會。
從社會事件出發,以家庭照護者的個人故事切入,講述家照者面對的壓力及困境。由心理諮商師說明家照者會面對的壓力。介紹喘息服務的內容,並採訪中華民國照顧者關懷協會。提到「特有種劇團」用即興劇讓家照者拋開壓力,最後以家照者的心聲作結。
位於台北市大安區古風里的小白屋,為里民提供一個分享維修工具、動手體驗維修的空間。小白屋不只修復舊物,落實環境永續,更修補人心,弭平彼此距離。
聚光關懷協會位於台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上,秉持關懷世人的宗旨為弱勢與身障者服務。為了讓身障者們融入社會,聚光每週都會安排活動,讓他們從中探索興趣並建立自信,當中更是有人因此找到人生志趣。
台灣在2018年已經進入高齡社會,且朝向超高齡社會邁進,失智症人口也因此隨之增加。龍山老人服務中心成立的海馬迴劇團,以生動的劇情走入社區,與民眾面對面,傳達老人照護及失智症訊息,讓大眾更加了解相關資訊。
過去的東南亞新二代可能因自己的身分特殊,容易受到來自學校、社會的異樣眼光。但自2016年開始推行新南向政策後,情況即有所改觀,不僅新二代的成長發展獲得重視,刻板印象也逐漸翻轉。
許多動物成為現今人們療癒心靈與紓解壓力的媒介之一,除了作為寵物飼養外,也有熟悉的工作性動物如導盲犬等。而部分國家利用動物能撫慰人心的能力,進而發展動物輔助治療並廣泛運用。
高中歷史課,可以上得很不一樣。萬芳高中有一位黃小萍老師,將歷史結合文化資產保存、社區營造、環境教育等面向,利用「積木」帶領同學手腳並用,探索在地生活的歷史知識應用,成功詮釋108課綱跨領域的精神。
近年來「永續」的概念越來越受到全球重視,其中也包含從事旅遊行為時應注重是否符合永續的理念。2011年《環境教育法》推出後,民眾逐漸增加對環境的重視,永續旅遊的觀念也漸漸提升,不只是遊客應注重旅遊過程中需盡量減少對環境造成的負面衝擊,旅遊業者也必須回過頭審視,如何做才能保護地方環境以及資源,同時引導民眾更深入了解旅遊地的文化及特色。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