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新聞焦點社會社福

大自然意外的禮物—多用途的火山浮石

記者 許維庭、劉慧馨/採訪報導

2021年8月日本小笠原群島海底火山爆發,噴發大量浮石。由於浮石密度小於一,漂浮在海上容易受到洋流及風場影響,隨親潮及東北季風於11月陸續抵達台灣,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系教授宋聖榮觀察,因為季風及親潮屬沿岸流關係,浮石多聚集台灣東北角沿岸及港口。

大片浮石漂浮於基隆外木山港內,漁民擔憂發動漁船引擎將吸入浮石而受損,多不敢出海捕魚。攝影/劉慧馨
從新北與基隆各地港口打撈上岸的浮石,堆積如山放置基隆郊地,等待下一步處理。攝影/許維庭

浮石為海底火山作用的產物,又稱「火山玻璃」。火山作用除噴發岩漿,也伴隨揮發性氣體,經海水快速冷卻後,便形成重量輕且多孔隙的浮石。宋聖榮說明,早期日本會將浮石拌入水泥,以用於高樓層建築石材,既能增加建材堅固性也能減輕重量。

打撈上岸的浮石會直接裝袋,夾雜海廢的浮石在洗鹽之前,還需經人工挑除。攝影/許維庭

浮石屬大自然的產物,雖然不常見,但打撈上岸後並非無用武之地。基隆市產業發展處海洋及農漁發展科長蔡馥嚀補充,浮石是天然物質,並不能進入焚化爐,無論漂浮在港口或是打撈上岸堆積港邊,都將影響漁民作業,只好移地暫存。

為將浮石發揮最大用途,漁業署委託台中及桃園的農業改良場試驗浮石特性及當作栽培介質的效果,基隆產發處也靈機一動將浮石裝進玻璃瓶,取諧音作「福石」,預計當作基隆特有的紀念品,將這批日本「舶來品」當作福氣送給貴賓。

浮石成「福」石,產發處將浮石裝進玻璃瓶,預計當作基隆特有紀念品。圖為基隆產業發展處海洋及農漁發展科長蔡馥嚀手拿福石。攝影/劉慧馨

浮石透水性極高,適合用作需排水良好的多肉植物栽培介質。桃園區農業改良場助理研究員湯雪溶說明,市售許多的栽培介質其實都是火山浮石的一種,如常見的發泡煉石與珍珠石;農改場目前將浮石拌入多肉植物盆栽,以珍珠石作實驗對照組,試驗至今一個多月,在植物外觀看來無不良反應,因此湯雪溶認為,照目前看來火山浮石其實也可以取代市售的一些栽培介質,但還需多加觀察追蹤後續。

浮石由火山物質組成,具孔隙大、良好透水性,農改場利用浮石透性用作多肉植物栽培介質,試驗至今一個月無不良反應。攝影/劉慧馨

除了當成多肉植物栽培介質以外,也可將浮石拌入植株土壤,但正是因為浮石多孔隙特性,漂浮海上時吸附的鹽分使浮石成鹼性,若要用於園藝還須經洗鹽流程。

湯雪溶解釋,由於植株對於鹽分的接受度不同,適合生長的酸鹼性環境也不盡相同,若將浮石拌入適合酸性環境生長的茶樹土壤,將影響植株生長,因此需透過反覆水洗降低浮石鹽分,期望未來能將浮石應用於更多植株。

最後,宋聖榮補充,浮石這一自然現象並不會持續太久,待浮石內部孔隙填滿水之後便會自動沉入海底,更不會對生態造成危害,觀察台灣岩層便能發現,其實在400年前也曾有浮石蹤跡。他認為,除非浮石會對人產生立即性的影響,否則都無需多加處理。

 

延伸閱讀:

倡議永續旅遊觀光 減少環境負面衝擊

藝術合作新氣象 海洋垃圾展盼環境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