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醫師心繫山林 長照服務暖人心
長照政策實施多年,造福了不少民眾,但是住在偏鄉的長者,卻時常因為交通和支出問題,沒有辦法得到需要的照顧。身為泰雅族的醫師高揚威,致力服務山區長輩,將全身心奉獻給家鄉的民眾,希望他們也能享受到良好的醫療服務,而其中高揚威認為偏鄉長照問題存在已久,卻並未得到改善。
長照政策實施多年,造福了不少民眾,但是住在偏鄉的長者,卻時常因為交通和支出問題,沒有辦法得到需要的照顧。身為泰雅族的醫師高揚威,致力服務山區長輩,將全身心奉獻給家鄉的民眾,希望他們也能享受到良好的醫療服務,而其中高揚威認為偏鄉長照問題存在已久,卻並未得到改善。
政府於2018年5月頒布國土計畫實施,農地工廠議題也逐漸被各縣市政府重視,工廠在農地旁進行工業生產,因其規模大、效率高、成本低,便時常視為最佳建廠用地。不過,農地工廠也面臨著一些爭議和問題,例如:對農業生產的衝擊、土地資源的浪費、環境污染等。
酬神謝天的廟會,時常會看到民俗藝陣表演,其中又以鋼管女郎最引人注目,隨著時代改變,部分民眾認為鋼管女郎傷風敗俗,讓其飽受歧視,文化保存與民眾觀感又該如何兼顧呢?
位於新北市平溪區的望古車站,早年是為運送慶和煤礦及服務在礦場上下班的煤礦工人而設立。隨著礦業被取代而逐漸沒落,往日的繁榮盛景也不復存在,現如今偶有下車的旅客也是為了尋找隱藏在山林之中的望古瀑布而來。同樣位於平溪線上的三貂嶺車站也見證了煤礦產業的興盛與沒落,然而與望古不同的是,三貂嶺在近年來增加了許多新住民,觀光潮與錢潮也逐漸湧進這個小鎮,然而,對於秘境的保存與經濟的發展如何取捨及共存,也成為備受討論的議題。
人口老化、地質貧瘠的左鎮,受限於水源保護區的法條和落後的基礎建設,工作機會稀缺、人口不斷外移。在這樣的困境下,仍有一群人不放棄復興左鎮的夢想;他們有的是返鄉青年,有的則是為這個人情味濃厚的地方感動,於是決心留下出一份力的夥伴。而不管是何出身,這群積極樂觀的夥伴都相信這個美麗的化石小鎮會在眾人的齊心協力下越來越好。
隨著數位化的發展,大家生活越趨便利,但是相對來說,電子垃圾也在快速增加當中,必須探討該如何有效的回收數量龐大的電子垃圾以維持環境永續。
台灣都更條例從1998年頒布以來已歷時25年,然而截至2022年8月,全台只有3500於棟的建築通過都更核定,但光是台北市的老屋數量就高達65萬戶,因此都更的速度可謂是龜速進行。而深入探討都更龜速的原因,往往是社區或大樓中有住戶不同意、產權難以釐清,也因此都更好幾十年的案例在全台隨處可見。
1.口罩令解除 2.電子垃圾 3.二度就業 4.怡心園 5.身心障礙者 6.三面光 7.山貓森林 8.日本文化在台變遷 9.鹿港旅遊 10.鄂王社區 11.被遺忘的車站 12.左鎮新風貌 13.部落天使
據內政部統計,原住民族的平均餘命與全國人口相差近8歲,因病死亡的機率也高於全國平均許多,而這不單只是原住民的健康因素,與台灣長期對於原住民的刻板印象,未能作出合適性的醫療措施以及法律政策息息相關。
台北市社區型回收廠以「寬鬆管理」被默許開業,是長期環保與衛生的隱憂,但環境安全與衛生受到保障是市民的基本權益,如何完善資源回收體系、落實永續城市成為台北市未來的一大挑戰。
相較於其他東南亞國家,台灣花卉菊花在國際花卉市場較無競爭優勢,而花卉的生命週期有限,無法良久保存,導致許多過剩與格外品花卉的出現。
台灣在2018年正式進入高齡社會,根據內政部的統計顯示,截至2022年止,台灣65歲以上人口就佔了總人口17.56%,85歲以上人口也佔了1.8%。首都台北市也在2022年進入超高齡社會,超過2成的老人人口,人口老化已經成為台灣社會不得不重視的議題。
擁有百年歷史的西螺七崁武術,是雲林縣西螺鎮極為重要的文化資產,但隨著時代變遷,習武風氣沒落,雲林縣政府與地方積極復興武術,並將七崁武術深入校園與社區,再現武術風光。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