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政策3.0」補漏洞 民團盼立專法保障權利
據衛生福利部統計,截至2023年底,全台50歲以上罹患失智症人數突破32萬人。為因應失智人口逐年增加,我國於2018年起推行「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暨行動方案2.0(下稱失智症政策2.0)」,希望透過落實法令推動,協助民眾應對失智症的挑戰。不過,面臨該項政策即將在2025年底到期,民間團體呼籲政府應著手規畫3.0版本,正視即將到來的超高齡社會。
據衛生福利部統計,截至2023年底,全台50歲以上罹患失智症人數突破32萬人。為因應失智人口逐年增加,我國於2018年起推行「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暨行動方案2.0(下稱失智症政策2.0)」,希望透過落實法令推動,協助民眾應對失智症的挑戰。不過,面臨該項政策即將在2025年底到期,民間團體呼籲政府應著手規畫3.0版本,正視即將到來的超高齡社會。
傳承百年的台灣木藝產業,自1991年政府頒布禁採令後,產業發展受到許多限制,加上學徒出師時間長且待遇微薄,使木工產業難以延續。桃園大溪老街上僅存為數不多的木工行,透過追求木材品質與結合課程、展覽,期望在法令與教育兼顧下,延續傳統技藝。
因應超高齡社會的來臨,政府鼓勵以「青銀共創」的模式,透過青年的行動力,結合銀髮族經驗與地方資源,再造高齡社區,目前苗栗縣南庄鄉銀粉村開設的藝術教室,透過藝術陪伴,解決長輩的孤老問題。若未來延伸至其他社區,學者認為仍需跨部門合作、整合,年輕人與長輩在相互學習中,達成世代共融。
位在苗栗縣卓蘭鎮的雙連國小,因為人數問題,在幾年前曾面臨廢校的危機。然而中原大學的師生團隊的進駐,結合當地的農業,創立雙連梨品牌,與農民一起攜手合作,將所得收益的一部分回饋給國小,小學的命運將如何發展,帶您來看看。
位於新北坪林北勢溪流域,有一群為了致力於地方永續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團隊―採集人共作室,探討人與環境的共生生活,除了北勢溪流域存在的環境問題,將透過教育讓學生認知環境永續的重要性,生態創新教育向下扎根,為守護家鄉生態環境共盡一份心力。
位在台東知本地區,人稱陳爸的陳俊朗,創立孩子的書屋,陪伴有一群長期沒有被支持照顧的孩童,但是,2019年,陳爸因心肌梗塞離開了大家,現由大兒子陳彥翰接手,從一個人走向一群人,書屋從日常的基礎教學到其他多元學習如運動、音樂、農事,陪伴孩子成長茁壯、找到自身價值。
台灣擁有豐富的生態與動植物資源,有些物種在復育下已脫離瀕危,然而仍有不少動物正身處存續危機中,如台灣狐蝠(下稱狐蝠)為一級保育動物,目前僅剩約200隻,是政府近年積極投入行動的復育對象。
挽面是從古代流傳至今的美容技術,不單是一種潔面方式,同時也是左鄰右舍維繫感情的休閒活動,以及女性轉變為人妻的過渡儀式。但隨時代變遷與美容科技進步,挽面盛況不復從前,若想傳承挽面技術,除需延續傳統挽面的進行方式,也得結合現代美容,打破舊有迷思並讓大眾更加了解挽面獨有的好處與效果。
在大城市的巷弄裡,或鄉村路旁街邊,門口掛著紅藍白三色旋轉燈。它們看似被時光埋沒,或面臨顧客銳減、人才難尋、經營轉型以及即將被新興連鎖美髮店所取代等困境,但理髮師傅堅持讓這獨特的在地文化,得以延續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安坑輕軌於今(2023)年2月中旬通車後,大幅縮短當地居民往返雙北的時間,然而整體而言,民眾尚未完全適應無人車站的服務型態,且使用人次仍有成長空間。同時,伴隨大眾運輸系統開通,往往帶動周邊土地開發與產業發展,安坑輕軌能能否不負眾望改善城市交通,活絡觀光,仍待進一步觀察。
競技疊杯為近年來崛起的新興運動,它以速度決定勝負,不但擁有多樣化玩法,也經常舉辦國際賽事,引發大眾關注。競技疊杯具備器材易於取得、無需特定場地、能快速流傳及上手等特點,除可做為競技項目外,還能訓練手眼協調及活化左右腦,提升專注度感知功能,讓這項運動深受孩童及銀髮族的喜愛。
位於嘉義縣中埔鄉的邑米生態教學農場,理事長吳孟昆,發現黑水虻具有分解有機廢棄物的能力,除了將其結合魚菜共生系統,同時牠們的幼蟲及蛹,也很適合拿來製成飼料或是土壤肥料,達成循環利用的理念。
曾經是掏金小鎮的牡丹,是當時北部非常重要的礦區之一,隨著時代轉變,掏金熱潮衰退已久,曾經用來存放礦物的倉庫也已經變成了廢墟,直到近期,新北市政府開通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讓牡丹老街有復甦觀光的可能,為了發展觀光,當地居民將老街以及社區内的牆壁彩繪上色,讓牡丹擁有獨特的景觀。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