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掌製成皮革?永續、時尚兩不遺
純素皮革逐漸出現在知名服裝、時尚品牌的商品使用材料當中,動物友善、環保等理念使之曝光度升高,而因為在台灣發展時間較晚、許多新興觀念未普及等原因,純素皮革在台並不廣為人知。
純素皮革逐漸出現在知名服裝、時尚品牌的商品使用材料當中,動物友善、環保等理念使之曝光度升高,而因為在台灣發展時間較晚、許多新興觀念未普及等原因,純素皮革在台並不廣為人知。
你知道氣象氣球是什麼嗎?氣象氣球探測在台灣已行之有年,因其方便快速的特性,至今仍然是氣象站每天都會使用的觀測器材。氣象氣球飛到上空後,除了能探測溫度和濕度,也能透過GPS定位,待探測器將數據回傳至地面後,經由電腦計算,產生準確的斜溫圖,提供氣象站天氣預報使用。
隨著都市化加速,越來越多人選擇住在公寓,但住戶之間的矛盾也因居住密度提高而放大。對於這些問題,住戶可以透過許多途徑解決,包括向管委會反映、通報警察、環保機構等,甚至可以依循法律途徑解決。然而,處理過程往往令人身心俱疲、兩敗俱傷,因此提高生活品質成為許多公寓住戶的難題。
二手玩具回收平台的出現,除了能為現今負擔極大的生態環境盡一份心力,亦能將資源永續利用,造福有需要的單位。
紙紮是台灣喪葬文化中火化給過世親人的藝品,同時也是生者與亡者傳遞情感的橋樑,隨著葬禮儀式從簡、環保意識抬頭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傳統紙紮的發展已經變得越來越困難,原本傳統社會燒給亡者的靈厝漸漸轉型為現代客製化紙紮,未來紙紮也將以新型態的樣貌持續流傳。
傳統夕陽修傘產業漸沒落,現今多數民眾雨傘壞掉,幾乎都是直接買新傘,方便又省時。位於汐止林森市場的呂水池修傘師父,已有超過四十年修傘經驗,憑著用心修好每把傘的初衷,讓每位客人都能將傘完好如初帶回;他更想藉由修傘傳達一事給大眾,壞掉的東西並不是只有丟掉一途,而是還有要愛惜身邊之物。
小花蔓澤蘭被視為一種威脅本土生態的外來種,頑強的攀藤在植物上,佔據植物可以呼吸的表面導致植物無法吸收陽光而死,因此小花蔓澤蘭也被稱作綠癌。近日,林務局和業者研發出天然清潔商品和防蚊液等用途,用更環保的方式應對外來種植物。
現代人飲食習慣改變,越來越多人愛吃麵包,烘焙坊大量生產麵包,也容易產生浪費,造成剩食危機。現在有業者突發奇想,將剩食麵包改造升級為永續啤酒,不僅達到循環再利用,也讓民眾了解剩食議題的重要。
美妝產業蓬勃發展,根據經濟部統計處數據,台灣藥妝零售業總營業額2011年時是1648億,2021年時已達1980億,但在經濟成長背後,帶來的環境影響也需要受到重視。
清澈的澎湖海域孕育出當地特產「牡蠣」,但也因此產生大量堆積的廢棄蚵殼,成為澎湖環境景觀衛生的隱形殺手。澎湖廢棄蚵殼透過跨海運到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應用科技循環再利用的技術,將廢棄蚵殼搖身一變成「無機聚合高壓貝殼磚」,賦予蚵殼全新面貌,使貝殼磚技術能夠在地量產使用,讓多年來無解的蚵殼塚,有了全新的解決方向。
寵物是人們的好朋友,也是許多人的心靈慰藉,現階段許多人們在寵物死亡後,也會舉辦較為隆重的儀式。例如國外就有將自己毛小孩死後的皮改成自家裝飾物,如同他還在身邊陪伴主人的新興處理方式。台灣越來越多飼主,願意花錢送別自己的毛小孩,於是發展出一套獨特的寵物殯葬產業鍊。
小至碗筷,大至建築,「竹」可謂製成各種民生必需品的重要原材之一,炎炎夏日的涼筍冷盤、冬日暖胃的筍湯皆源自於竹,不僅是大眾餐桌上的家常菜,可謂數代人的共同記憶。竹林大量分佈在台灣各個角落,其豐富的「食、用」性,更是使竹與生活密不可分的關鍵。
交通部在今年11月實施新制,正式將電動自行車更名為「微型電動二輪車(下稱微電車)」,開始掛牌納管,新規定除能強化車輛管理,亦可保障用路人的權益;然而過去由於微電車政府從未納管,新制上路後恐將大幅影響民眾使用,甚至引發民怨,值得重視。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