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衣變建材 翻轉快時尚災難

根據環保署統計,在台灣每分鐘有438件衣服遭到丟棄,舊衣回收產業還未沒落時,舊衣回收有兩個去向,一是外銷到國外;二是焚燒處理,但是處理速度永遠趕不上遭丟棄的數量,對於舊衣回收業者成了一大難題,在台灣有位腦神經博士林正雄,他新創衣纖維科技,把回收的二手衣取出衣纖維環保再利用,應用在建材及生活用品上。 

預防迷路vs環境污染 登山布條惹爭議

近年來新冠疫情肆虐,國人無法出國旅遊,登山便成為新國民運動。隨著登山熱潮的掀起,山難搜救件數也隨之增加,據內政部消防署山域事故案件概況資料統計顯示,2015年至2021年山域事故以迷路、失聯為大宗,為避免在山林中迷失方向,許多登山客會在樹枝綁上指引方向的登山布條,引發布條對山林生態造成威脅的疑慮。 

廚餘豬糞回收再利用 創造循環經濟鏈 

根據今年氣候大會COP27政策,各國必須提出減排承諾,聯合國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強調:2030年碳排放須減半。因應全球氣候變遷,各國政府開始投入沼氣發電,尤以歐洲最為發達。由於歐洲地廣人稀並擁有豐富的土地資源及環境,而早在十年前其政府就宣導農民投入沼氣發電,加上畜牧業十分發達,因此被譽為循環經濟發展的領航者。

甘蔗渣化腐朽為神奇 廢物也能永續利用

在現今環境破壞及氣候劇變下,人們環保意識逐漸抬頭。因應現狀,聯合國於2022年啟動全球限塑談判,目標於2024年完成《全球塑膠公約》的制定。而2019年7月起,台北市《一次用塑膠吸管限制使用政策》正式上路,取塑膠而代之的是各式各樣材質製成的環保吸管。其中脫穎而出的是,由台灣子弟黃千鍾研發,並在第121屆巴黎國際發明展奪下金獎的甘蔗渣環保吸管。 

淨零碳排 電動車與碳權的生存之道

全球暖化日益嚴重,「淨零碳排」的政策逐漸往全球推廣,台灣也跟進開始初步擬定碳權交易相關政策,碳排放該如何減量成為各國刻不容緩的重要議題。

為有效減少油車所帶來的碳排放量,政府推出了「油車變成電動車汰舊換新」的政策,給予機車買家「碳權憑證」。碳權是指碳排放的權利,產生方式可區分成兩種,一種是「總量管制與交易」,是在碳市場的規範底下所產生的碳權,政府根據不同的產業類別,所發放的碳排的額度也會不一樣;另一種則是「抵換機制」,指一個國家向另一個國家購買,並經由第三方機構認證後,在自己的國家得以使用。這兩種碳權皆可買賣。而台灣現行的碳權則是屬於第二種。

智慧點餐新趨勢 滿足多樣化客群

拜科技進步所賜,現代人許多生活瑣事不需如過去般複雜麻煩,例如購物、點餐,僅需透過網路與手機應用程式服務,即可將商品、餐點送到家。從早期的網路購物,到時下熱門的餐點外送、訂車叫車,乃至於餐廳點菜等服務,消費者只要動動手指就能輕鬆搞定,也從而衍生出各種類型的智慧系統,以滿足大眾便利需求。

後石油時代 氫能的過去與未來

    石油等化石燃料不僅會產生廢氣造成汙染,未來也有短缺的問題,尋找能夠永續且替代的能源已然成為各國的目標之一,因此氫能逐漸備受重視。然而台灣以現有的低碳能源,恐怕難以在2050年達到零碳排放的目標,找出新方案為達成此目標所需的下一步,而中央政府預計規劃在2050年淨零排放路徑中,氫能發電佔比要達到一成。 

    氫能雖已發展將近30年,但由於早期轉化及儲存能源的技術並不成熟,且所需的成本高,因此其發展並不快速。到了近幾年,各國都在尋找替代石油的能源時,氫能才逐漸走入大眾的視野。2019年的國際能源總署(IEA)公布只有法國、日本、韓國三國有制定氫能計畫,如今已有17國為其制定企劃。美國在今年8月16日通過的《通膨削減法》更是推動了氫能等再生能源的發展,由此可見,氫能將成為未來的主要能源之一。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