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職災多 職能復健重拾工作
台灣職災人數平均每年超過140人,職災的傷害對勞工造成生理及心理的創傷,但有許多勞工不瞭解如何保護自身權益。因此勞動部職安署提供全台24家機構職能復健的服務,讓勞工在職能復健中心訓練工作內容,快速恢復工作能力,且安全重回職場。
台灣職災人數平均每年超過140人,職災的傷害對勞工造成生理及心理的創傷,但有許多勞工不瞭解如何保護自身權益。因此勞動部職安署提供全台24家機構職能復健的服務,讓勞工在職能復健中心訓練工作內容,快速恢復工作能力,且安全重回職場。
世新大學小世界新聞週報將在2019年10月23日舉辦公民論壇:「罷工預告期,勞資談判鴻溝?」邀請全國總工會理事長陳杰出席本次活動並擔任與談人,從勞方角度探討台灣未來如何促進勞資雙方間的協商順利?
台北車站、公園常見到外籍看護照顧老人的畫面,餐廳也僱用了許多外籍移工,這些人為了各種不同的理由飄洋過海來台灣打拼,為了家鄉親人努力賺錢的同時,也讓台灣逐漸進步,促進社會的多樣性。
台灣的人口分布,最大宗為漢族,約佔總人口數95%,近年來受到全球化的影響,台灣人每年和外籍人士的結婚比例增高,也因為台灣經濟轉型,外籍勞工來台就業人數連年高升,因此,外籍配偶、外籍勞工成為台灣社會中,不容小覷的一股力量,大家都說,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這些外來族群是否也能利用自己的力量,在台灣,創造另一個春天?
政府為了解決低薪、工時長、過勞,提出四不變四彈性,儘管這一切讓人無所適從也不彈性,但將一切權利的爭取交給勞資會議,聲稱這樣的做法給予各行各業勞資之間足夠的自由,然而勞、資在協商的立足點真的是平等的嗎?
萬芳醫院勞工安全衛生管理員鄭惠芬,榮獲勞工局主辦的「九十五年度台北市推行勞工安全衛生優良人員」獎項,為九位獲獎 […]
社會發展研究所於十月二十四日舉行「轟拍‧勞動」台灣勞動影像映演與對話,請來四位勞工現身說法,與在場師生討論勞工 […]
九十四學年度文化實習發表會,於七日中午在C218發表,共有六個實習點,分別是淡水河溯河行動、馬告國家公園部落與 […]
世新大學社發所與苦勞網合作的新書《工運年鑑》,是台灣第一部比較完整紀錄勞工運動的年鑑,異於過去描述歷史總是以王 […]
「作為一個領國家薪水的基層人員,我只是把該做的事做好,得獎是我運氣好吧!」,這句話出自於榮獲台北市模範勞工劉萬 […]
記者 陳鏡媄、陳欣瑜、陳韻安/採訪報導 許多重返職場的二度就業者,雖具備豐富經驗與成熟態度,但面對科技與體力挑戰時,仍需更多支持和協助,因此,政府和民間機構透過政策獎勵和就業培訓等方式,幫助他們開啟職涯「第二春」。其中,許多女性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選擇重返職場,更在其中發揮所長,這些故事是他們自我突破的縮影,同時也為全齡友善職場注入新啟發。
記者 邱俞霈、翟芮婕、劉欣怡/採訪報導 1970年代台灣經濟起飛,礦工用生命挖出一噸又一噸的煤炭,不僅貢獻於國 […]
街友長期無法擺脫「好吃懶做」的刻板印象,僅靠打零工生活,身心易受傷害也加深與社會的鴻溝。《社救法》規定讓街友被排除在福利外,專家呼籲政府提供多元的工作機會與居住政策,完善社福體系解決問題。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