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回顧

勞工學習影片製作自己紀錄生活過程 – 1874期

社會發展研究所於十月二十四日舉行「轟拍‧勞動」台灣勞動影像映演與對話,請來四位勞工現身說法,與在場師生討論勞工運動、社會階級等議題。
「紀錄就是一種權利」,工運組織者郭明珠表示,他們拍攝基隆港一群貨車司機一年多,「生命的厚度」是夠了,但突然想到,「什麼是由我們紀錄,如果他們自己說呢?」為實現這想法,成立「工人影像實驗班」,讓從未接觸攝影機的勞工,經專人指導後,一手包辦攝影、導演、剪輯,拍攝自己的紀錄片。
拍攝「車牛ㄟㄧ天」,自喻為「車牛」的導演張通賢指出,自己難以用文字表達勞工生活,雖然起先害怕操作機器與電腦,仍把握機會,利用鏡頭表達自我,拍出這部描述他一天工作的紀錄片。郭明珠認為,拍紀錄片不是知識份子專利,將打破往常勞工紀錄片血淚斑斑的刻版印象。
社會發展所所長黃德北認為,勞工透過整理自我生命過程,讓大眾更了解勞工與社會,有機會對勞工重新認識。
有多年工運經驗的張通賢表示,車行有靠行制度,以他為例,載運一車的酬勞,經過大盤、中盤商剝削,到他手中只剩三百。過去張通賢是貨車行司機,但因投入工運遭資方解雇,而今成為車行體制外的「散車」,但他不諱言說,不剝削,公司也難以支撐。
導演黃翼萬認為,他熱愛本身職業,收入合理就可以。張通賢則表示,組工會或從事工運不代表對工作不滿,只希望在合理範圍與資方協商,提升勞工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