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新聞社會社福

勞工職災多 職能復健重拾工作

記者 黃筱涵、簡品捷/採訪報導

工程意外不斷 六年奪走854條生命

截自2021年,全台勞動力人口有1655萬人,勞工的權益變成社會重要關注的議題。根據勞動部職安署的統計,105年至110年營造業重大職災死亡人數就高達854人,平均每年有142人因為工作災害死亡,而108年有168人死亡,在六年之中創下新高。由此可見,台灣勞工災害的數量十分龐大。 

105年至110年營造業重大死亡人數。資料來源/勞動部職安署、製圖/黃筱涵

職災勞工受傷之後如何重返職場,對職災勞工是一項大議題。勞動部指出,職安署在全台24家專業機構提供補助,提供經歷職災的勞工強化訓練原本的工作以及進行工作評估,另外也會對職災勞工進行心理輔導以及社會適應等職能復健服務。

為生活奮鬥  基層勞工的血汗淚

原本從事圓山飯店房務員的朱艷瓊,在一次工作過程中不慎傷到腳部,導致左膝前十字韌帶斷裂、內側半月板斷裂及創傷後膝關節炎,經過公司提供的職能醫生介紹至台大職能復健機構進行訓練。

朱艷瓊表示一些看似簡單的動作,在受傷後進行復健時,都變得十分困難。儘管連平常行走都不方便,但她仍然努力的復健,經過四個月的復健訓練後重新返回職場。 

復健師戴承芳與職災個案朱艷瓊討論復健過程的感想,以及個案在受傷後所受到的補助和權益是否得到應有的保障。攝影/黃筱涵

職能復健中心 職災勞工拾回生活

台大職能復健中心復健師戴承芳表示在接受到個案時,會對個案進行初步的心理評估,理解個案對職災的創傷壓力症候群,再針對個案的工作內容進行相對應的職能訓練,讓個案在訓練過程中,能夠漸漸適應工作,且安全重返職場。

2021年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實施上路,為提供雇主與職災勞工誘因,除了原有的職災給付,勞動部明定職災勞工參加職能復健期間,可以多領一筆職能復健津貼,最長可領180

復健師戴承芳介紹個案在訓練過程中會使用到的器具。圖中為拉力帶,主要訓練個案的手臂力量。攝影/黃筱涵
復健中心中的訓練個案會運用不同器材去做相對應工作的復健練習。圖中個案運用沙袋進行負重訓練。攝影/黃筱涵
職能復健中心提供許多復健器材。圖中包括適合不同工作的復健器材。攝影/黃筱涵

勞工安全衛生教育協會理事長郭家指出職災會造成疾病、失能、傷害、死亡等四種結果,在工作前進行評估、調查並且做好保護措施都能大大降低職災的發生

勞工安全協會展示勞工在工作時所須穿戴的安全設備,提醒勞工在工作中保護自身安全。 攝影/黃筱涵

重返人生道路 職災勞工新生命

職業災害對勞工是無法預判的危險,勞工時常為了賺錢生存進而忘記守護自身權益。但只要在工作進行前進行專業的教學,對機器的熟悉度提高以及保持精神面對工作,便能大大降低災害的發生。 

 

延伸閱讀:

夾縫之間的派遣工——雇主踢皮球 職災無保障

勞權意識抬頭 打造理想就業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