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報導】重現大林風采 江明赫助「慢城」重生
有著台灣「米蘭小鎮」美稱的嘉義縣大林鎮。以地方人士江明赫為核心人物,一路從復活萬國戲院、帶動地方小旅行、保存特色洋樓、協助返鄉青年創業,串聯起地方夥伴進行創生及社區營造。
有著台灣「米蘭小鎮」美稱的嘉義縣大林鎮。以地方人士江明赫為核心人物,一路從復活萬國戲院、帶動地方小旅行、保存特色洋樓、協助返鄉青年創業,串聯起地方夥伴進行創生及社區營造。
臺灣的有形文資中,「歷史建築」以1700件居冠超越古蹟數量,是一個能夠被看見、記載著世世代代共生的證明。不過卻逐漸被大眾遺忘並犧牲,不僅難串起地區情感,也無法再次讓歷史交融在世代之間。
宜蘭縣蘇澳鎮的白米社區,靠著當地居民發掘屬於地方的特色,以及對環境的愛護,讓白米社區成為觀光客經過必去的觀光景點。
根據國家圖書館2022年報告顯示,各類紙本圖書出版量呈下跌現象,但「兒童文學」較2021年增加252種(成長9.33%)。在當前出版產業景氣低迷之際,兒童讀物能有此突出表現,更顯示兒童教育受到社會重視。無論是繪本故事屋、線上繪本共讀活動及書房讀書會,政府與民間單位皆希望透過多元形式,致力於兒童教育。
「龍膽石斑的故鄉」屏東枋寮新龍社區近年來致力於推動產業改革,運用食漁教育結合漁村體驗活動,吸引觀光人潮,也從廢棄魚鱗提煉出膠原蛋白加工成保養品,成功獲得消費者青睞,挽救衰頹的社區。
台南學甲暌違兩年再度舉辦的「上白礁謁祖」於農曆3月11日舉行,為早期遷台先民隔海遙拜保生大帝、念想祖靈的方式,具飲水思源意涵,流傳300年至今,不僅是當地萬眾矚目的焦點,也吸引各方信眾朝聖。
110年度古蹟歷史建築評鑑,全台共有八處獲選優良個案,其中魏成美公堂是歷年來眾多得獎案例中,少有的私人建築,更是彰化第一處入選個案。其中的修復工法、泥塑雕刻、匾額等都是各個國寶的精巧技藝所在。
全台灣約有35%的牡蠣來自彰化王功,街上到處可見當地人在家門前剝牡蠣,同時大量廢棄牡蠣殼也釀成環境問題。在地業者結合學者研究發現,將廢棄牡蠣殼融入新技術,再製變成具有抗菌功能的消毒粉。
高中歷史課,可以上得很不一樣。萬芳高中有一位黃小萍老師,將歷史結合文化資產保存、社區營造、環境教育等面向,利用「積木」帶領同學手腳並用,探索在地生活的歷史知識應用,成功詮釋108課綱跨領域的精神。
高鐵東延宜蘭議題,各界應以宏觀視野著重探討其工程與環境評估以及各層面使用效益。而高鐵的進駐順應點出諸多宜蘭在地發展問題,該如何補齊不足之處,以達到城鄉永續發展目標,也是宜蘭縣需面臨的重大課題。
說到竹子,大家總會先想到南投的竹山,實際上桃園市復興區才是台灣最大的竹材產區,觸目皆是應用於建築、農業、工藝等廣泛領域的桂竹,而這些竹材幾乎都出自「泰雅竹鎌幫」之手。
台南後壁是重要的稻米生產地,頂長社區在去年利用稻作休耕空閒時間,在社區推動農地轉種植景觀作物,透過農民細心照顧綻放出顏色鮮豔繽紛的波斯菊花海。今年碰到缺水問題嚴重,社區也持續種植花卉,並藉由花海加上社區營造,吸引遊客到此地觀光,也帶動附近產業的發展。
打開電視節目,每一檔的節目都會有屬於自己的布景和道具,不論是烹飪節目營造的家居場景,還是綜藝節目會有的來賓席,每一樣都是電視台精心設計並製作出來的。但節目下檔時,這些大型景片的屬性各不相同,是否都使用一次就會被放進倉庫閒置或丟棄呢?有可能形成一種資源浪費嗎?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