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極端氣候影響 防止毀滅性災害

近年全球天然災害頻傳,舉凡加拿大、夏威夷的野火,歐洲與北美的異常氣溫,以及南半球的澳洲暴雨致發水災、阿根廷的持續大旱,顯示極端氣候致使人類生活環境遭遇嚴峻挑戰,同時警示各國,高速經濟發展已對自然造成可觀的破壞,在繁榮與環保之間,迫切需要取得平衡,讓環境休養生息。

莫讓銅門悲歌再現 土石流防治之道

1990年6月23日,花蓮縣秀林鄉銅門村發生大規模土石流掩埋事件,造成36人死亡。三十多年過去了,災害威脅依舊存在,儘管政府已採取諸多措施,惟成效仍十分有限。當務之急,必須全面建置檢測設備、即時更新各項資訊,修訂周延防災措施,精進潛勢區域劃定,並持續擴大推廣防災教育,藉以強化民眾防災意識,共同努力減少災害造成的損失。 

新興綠能遇挑戰 永恆之海盼轉機

台灣身為海島國家,四面環海,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東邊的黑潮為台灣特有的洋流,因長期穩定,且開發量巨大,國家海洋研究院的與台灣大學、中山大學和海洋大學研發浮游式洋流發電機組,利用黑潮穩定的海流及巨大的開發量。波浪能發電也是近年業界的發展目標,總結來說,實現台灣2050淨零規劃,各國提倡綠能和政府推動能源轉型,我國海洋能發電具備先天環境優勢,但未來機組之發電效益、發電成本與可用率仍待驗證,生態保育和環境評估在發展成熟後,是首要考量的關鍵。

淨零碳排趨勢 能源轉型由碳盤查做起

歐盟於今(2023)年試行「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淨零碳排」已成全球趨勢。中華民國工業區廠商聯合總會祕書長凌韻生表示,我國以出口導向為主的產業勢必受到影響;因應市場淨零浪潮,我國在2022年3月提出淨零排放藍圖做為能源轉型的目標。基此,經濟部正積極輔導工業區相關廠商實行碳盤查,盼逐步達成「能源轉型」。

從產地到餐桌 廢棄校舍帶動綠色經濟

偏鄉地區因為人口大量外移導致學校關閉後,產生的閒置空間該如何融入在地特色、吸引觀光人潮,並提升其價值與永續性,是地方創生的一大挑戰。原新竹縣橫山鄉豐鄉國小,在廢校後搖身變成綠色餐廳及小農品牌,帶動區域經濟,為人煙稀少的偏鄉注入活力。除彰顯地方特色以外,綠色飲食結合企業社會責任,更為減碳貢獻心力。

「對症下藥」 植物醫師為農作把脈

全球暖化加劇,極端氣候致使病蟲害迅速蔓延,為確保糧食生產穩定,過往憑藉靠天吃飯,仰賴經驗法則的栽植方式不敷實需。然而,施用農藥雖屬必要之惡,但不當用藥及藥劑殘留,將對人體與環境造成傷害。近年植物醫師憑藉專業能力,診斷植栽致病原因,提供正確安全用藥方式,期許能達到環境永續之目的。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