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公衛

淨零碳排趨勢 能源轉型由碳盤查做起

記者 劉彦誼、吳昱蓁、余紫瑄/採訪報導

「國外淨零碳排觀念逐漸抬頭,國內必須跟上趨勢。」中華民國工業區廠商聯合總會秘書長凌韻生表示,出口導向是台灣主要貿易型態,若不實行減碳,產業會受到非常大的衝擊,「政府必須積極協助碳盤查及能源轉型,企業也須設定減碳目標、投入相關經費和人力,把淨零挑戰化為商機。」

各國碳排標準逐年上升,淨零碳排已成全球趨勢。攝影/劉彦誼

預計2050年達成目標

根據《歐盟官方公報》公告,歐盟委員會於今(2023)年5月16日宣布「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要求進口至歐盟的碳密集型產品提交碳排報告。為實現2050年碳中和目標,2026年以後,進口商須購買憑證抵碳排。雖然目前試行範圍僅包含水泥、電力、肥料、鋼鐵和鋁業等特定產業,但委員會預計於2034年擴大至其他產業,我國出口至歐盟國家的所有產品成本將大幅提高。

因應歐盟對減排要求高,我國做為出口導向經濟體,在全球供應鏈中擔任要角,須積極跟進國際淨零趨勢,才能面對國際碳管制加嚴的挑戰,提升出口導向產品的國際競爭力。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以下簡稱國發會)《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提及,為提前布局淨零行動、引領企業朝低碳商業模式,列出「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和「社會轉型」四大淨零碳排目標,其中以能源轉型為首要路線,希望未來採用再生能源取代燃煤、燃氣。

按國發會《十二項關鍵戰略》所列,我國預計在2050年將達到淨零轉型目標,並逐年將綠能、氫能、電力儲能,以及地熱、生質能、海洋能等前瞻能源納入新能源開發計畫。面臨新能源成本提高、不穩定等問題,國發會國會與新聞聯絡中心主任毛振泰表示,政府正積極處理儲能設施,並提高新能源穩定技術,至於國家整體規畫,將針對能源、水、電、石油訂定目標,使資源不虞匱乏。

輔導企業 提升優勢

毛振泰說明,我國將在2024年初確立碳費訂定機制與費率,2025年依照2024年碳盤查結果徵收碳費,在時程上接軌2026年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而費率的計算將依照台灣目前發展狀況作調整。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行動方案》提及,徵收初期採「由大到小」,即由資本額大的企業先行示範,同時給中小企業做對照,待大企業進行到下一階段時,中小企業再跟上徵收腳步。

淨零碳排議題發酵,毛振泰強調,中小企業也將面臨歐盟CBAM制度影響,必須盡快協助、制定相關輔導措施,提升綠色競爭力。為了提升廠商的減碳意識,中華民國工業區廠商聯合總會針對低碳轉型舉辦講座,協助工業區中小企業制定目標並執行,並在燃料替代、數據蒐集等技術面著重宣導,凌韻生表示,望將淨零碳排的挑戰化為商機。

政府輔導企業低碳轉型,廠商由包裝減塑開始減碳。攝影/余紫瑄

為落實淨零碳排政策執行,中華民國工業區廠商聯合總會表示,盼透過提升廠商減碳意識,配合政府實施減碳,藉由「碳足跡盤查」(以下簡稱碳盤查),計算出直接和間接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量化整體碳足跡,使企業了解自身碳排量及來源,改善各環節排放,並希望逐漸減少高碳排燃料使用,發展低碳能源、零碳燃料,朝「能源轉型」目標邁進。

製造業高排放 碳盤查助減碳

環境部氣候變遷署於今年初公布《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報告》,報告指出全台溫室氣體排放量中,製造部門占比最高,約占總排放量52.92%。我國工業區製造業廠商林立,經濟部工業局大甲幼獅工業區服務中心主任黃紫瑜表示,園區內產業分布以金屬製品加工製造業為主,化學製品製造業為輔,企業須透過「碳盤查」得知自身碳排放量與碳排來源,進而改善內部製程,並規畫能源轉型,因應國際碳稅和國內淨零趨勢,達成碳排量與減碳量相互抵換的碳中和目標。

工業區廠內燃燒源眾多,企業須透過碳盤查制定減碳目標。攝影/余紫瑄

依據行政院環境部及中華民國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規定,目前我國碳盤查對象為年排放2.5萬公噸以上二氧化碳之製造業及上市櫃公司,必須向環境部氣候變遷署申報範疇一、二碳排放量,而其餘中小企業僅鼓勵自主碳盤查。

碳盤查三大範疇。資料來源/環境部氣候變遷署、製圖/余紫瑄

毛振泰表示,證交所和證券櫃買中心將參考國際規範並審酌國內產業的特性,於今年底訂定範疇三建議揭露事項,預計於2025年碳排大戶與上市櫃公司將強制執行範疇三碳排申報。

經濟部為協助工業區廠商能源升級轉型,推出《2023企業淨零行動手冊》,協助企業邁出減碳的第一步。黃紫瑜強調,減碳政策是現今普及趨勢,最終可能帶給各產業巨大的影響,若沒有跟上腳步,恐成市場弱勢。

對於仍在觀望碳盤查政策的園區企業,黃紫瑜表示大甲工業區已有許多廠商自主碳盤查,成效出色,她也提到大甲工業區服務中心計畫將其做為參考範例,提供相關經驗給尚未執行的企業。

造紙廠捲紙切割系統所排放之溫室氣體,即為碳排查範疇一的直接排放源。攝影/余紫瑄

此外,凌韻生認為,碳盤查即企業自身的體檢工作,公司要淨零碳排及能源轉型必須由管理層做起,聯合總會藉由開創CEO班,從企業高層開始培訓並宣導正確的認知。

加速能源轉型 實現碳中和

直至今年10月,政府仍未強制所有企業進行碳盤查但不少產業也跟上減碳浪潮,為淨零排碳做準備,包括永信藥品工業公司、廣源造紙公司及竣淵科技公司皆表示,因已有接受溫室氣體盤查指標ISO14064認證的經驗,能透過系統化方式制定企業的專屬改善流程,在出現新的碳盤查指引後,企業能依循先前的規畫執行,達到減碳目標。

面對碳盤查後的企業淨零方向,永信藥品工業公司經理黃智揚指出三個重點,分別為「能源轉型」、「社會責任」及「節能減碳」。他說明,永信為上市櫃公司,對於環境保護有一定的社會責任,而企業碳排量大宗是重油與石油等高汙染燃煤,可能造成資源浩劫,危害生態環境。因此,他強調,未來勢必要走向能源轉型,才能幫助企業實現碳中和、增加國際競爭力。

竣淵科技公司經理甘宜澤表示,他們先前做過的溫室氣體盤查得知企業最大量排放源後,在經營成本及減碳目標的考量下,設置系統幫助排放廢棄物回收使用,並將廠內電器更換為節能產品、安裝水流控制表,將碳減量目標從細微處著手。

廠商電鍍烘烤箱使用「鍋爐熱氣回收系統」,將熱氣循環利用以降低碳排。攝影/余紫瑄

廣源造紙公司協理謝宗汗則分享,除了節能以外,同時也要製造能源,目前計畫在工廠屋頂鋪上太陽能板,或投資發電機和台灣電力公司(台電)的調節網以穩定綠電。對於淨零碳排的期待,他補充,現在廠内綠電供給有限,政府對於前瞻能源的計畫仍剛起步,因此希望未來在減碳和新能源開發上能有創新科技,使零碳行動有突破性的進展,早日實現碳中和,加快能源轉型的腳步。

企業除了「節能」也要「製綠能」,於廠房屋頂上鋪設太陽能板。照片提供/廣源造紙股份有限公司

面對即將試行的碳費機制和碳盤查,三家企業皆表示樂見其成,若提前瞭解相關流程,不但能因應國際市場趨勢,也能得知自身最大碳排來源,針對問題源頭逐步改善,使企業完成綠色轉型、接軌國際。

 

延伸閱讀:

淨零碳排 電動車與碳權的生存之道

2050年淨零碳排 一場不可能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