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氧技術加入工業廢水 水資源能永續發展?

根據行政院環保署《廢(污)水產生量及排放量》顯示,台灣自2017年起至2020年的工業廢污水總排放量連年居高不下,因此該如何有效降低工業廢污水的排放量,成為了刻不容緩的重要課題。為有效減少這些工業廢污水,工廠業者運用厭氧技術回收綠色能源,進而減少排放量,同時運用廢水再利用來代替一般的用水,達到節省水資源的同時,也減少排放廢污水的費用。

小水力發電 社區凝聚或是生態波瀾 ?

全球2050淨零碳排目標興起,新興再生能源扮演關鍵角色,政府也與產官學研合作,推廣多元綠能發電。台灣地區降雨豐沛,豐富的水資源具備小水力發電的潛能,花蓮吉安社區與宜蘭安農社區發展在地化綠電,規劃地方自用,促進農村能源自主。可綠能對於生態、原住民家園造成的衝擊,也引起反對聲音,整體的小水力發電仍在尋找平衡點。 

氣候變遷的抵抗者 讓野菜從路邊到餐桌

全球暖化造成升溫問題日漸嚴重,極端氣候來臨使農業發展受到威脅,許多農作物面臨乾旱、水災等等的種植危機,生活中常見的蔬菜類,可能會面臨到收成不佳甚至無法採收的情況。而野菜具有耐極端氣候的優勢,即使身處在惡劣的環境下也能生存,在糧食因氣候影響而減產的情況下,發展能抵擋極端氣候的野菜便是未來的新選擇。

台灣河川揚塵 百年問題

溪河為水循環中相當重要的一環,即使只占全球水資源總量的萬分之一,仍是許多人民和生物維生的主要水資源。臺灣本島有129條河川,其中濁水溪為含沙量最大的溪流,受到東北季風盛行影響,揚塵問題已有百年之久,影響當地居民的空氣品質和能見度。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