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新聞環保公衛

友善林地!父子傳承永續精神 數十載如一日

記者 黃寧緗致頤/採訪報導

台灣在日據時期是有名林業大國,位於新竹縣五峰鄉的木材製材業廠商,目前由家中排行老二的梁國興接棒父親梁兆清的製造廠,在鬱鬱蔥蔥的人工林下,傳承老老闆堅持數十年的友善林地理念,成就不凡的匠人精神。

雲霧繚繞的柳杉林,有著人造林獨有的整齊筆直。攝影/陳致頤

台灣首獲森林管理委員會認證林地

曾經是林業大國的台灣,在民國81年後因為全面禁伐天然林的政策,林業正式勢微,位在新竹五峰鄉的永泰林業合作社2010年在花博認識到國際森林管理委員會(Forest Stewardship Council,以下簡稱FSC)認證,便請專家輔導合作,耗費大量經費、歷時五年,終於在2015年成為全台第一個受到國際認證的林地。

梁國興不厭其煩的分享經營心得。攝影/陳致頤

FSC認證的木材必須符合永續發展的目標,需要在社會方面、經濟或者是環境三方達到平衡。梁國興提到,當時曾委託台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副教授邱祈榮及嘉義大學生物事業管理學系暨研究所教授李俊彥,以及其學生等人幫忙做研究,還請林業實驗所的專家做林地裡的動植物分析與調查,也說當時台灣的氣候炎熱,為了符合國際規範,在使用機械時,全身必須要穿上厚重的防護裝備,這是一項極大的挑戰。

梁國興也說到台灣森林法國際森林法,因為社會環境的關係而不同,有時會產生衝突,他強調,除了做到照顧林地環境之外,也要記得關懷當地的原住民,保持良好的溝通,因此耗時三年完成台灣民間第一本林業經營企劃書,成功讓台灣木材可以走出國門,更重要的是,證明台灣森林管理符合國際標準,更能做到永續經營還有友善環境。

整齊堆疊的木材建材,是用來修復廟宇的柱子。 攝影/陳致頤

開墾與林場保護 用開闊視野看林業發展

近年由於台灣民眾對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加上走入山林的遊客對於伐木行為的不了解,常誤以為伐木是在破壞森林,並向林務局檢舉,梁國興無奈表示已經被民眾檢舉習慣了,他也多跟其他機構合作,就是為了讓更多人能更加認識天然林與人工林的差異。

天然林與人工林差別示意圖。製圖/陳致頤

林務局造林生產組林產科科長王芳表示,砍伐樹木其實就跟收割稻子一樣,有播種就會有收穫,只是生長期長短的差別,適當的整理墾伐才能讓樹木健康生長,保障林木的永續發展。

砍伐的木材放在林地自然風乾以便運輸。 攝影/陳致頤

從心出發的標準化 製材過程從心出發

台灣山林面積將近60%,但市面上的木材製品90%是採用國外進口的木材,這是因為進口木材單價便宜、取得容易又到貨準時。在台灣,從山上運下來的原木經過乾燥後送入加工廠,用精準定位進行大剖分割做到最大化的利用,殘餘的木屑則作為乾燥木材的燃料。個別師傅再用機器將木材切割成需要的大小板材,提供給各種建材、家具等使用,也能依照客人需求客製化木材。

年邁的老老闆梁兆清雖然已經將經營的責任,交給兒子梁國興,但對於工廠工作也持續的關注及監工,就為了讓品質不馬虎。

工廠老師傅依照客製化要求切割板材。 攝影/陳致頤

木頭不再單一化 也能玩出新花樣

由於台灣近年的文創風潮,木製的各色產品蔚為風潮,十分熱門,梁國興的工廠也跟上時代,加入以電腦繪圖、雷射輔助切割板材的服務,為各個新創產業提供環保且優質的本土木材,將台灣文創產業推向環保的新里程碑。

依大小分類堆疊的原木,能夠有效運用樹木不同的部分。 攝影/陳致頤

 

延伸閱讀:

山林的守護者—森林護管員

與山林的契約 環境信託與山林的「森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