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社福

高齡退休無望 工作生涯無止盡

記者 歐碧薇、陳亭妤、陳俐妏、黃于恬/採訪報導

退休後的生活,多半有著悠閒或充實的想像,但有一群人完全不敢奢想自己能擁有這般的生活,也永遠等不到那一天。職業類別的階級之分與家庭關係的緊密程度,造就了這一群無法退休的高齡就業者。

有一群高齡者完全不敢奢想自己擁有退休生活。攝影/歐碧薇
退休生涯規畫 薪資、政策影響大

投入職場的高齡者,往往是相對弱勢且有經濟困難的人。樂生涯管理顧問中心執行長藍如瑛提到,以人口結構來說,雖然延後退休會是一個較好的解決勞動力市場缺工的作法。然而實際情況卻是沒有人想要延後退休,大家都希望越早退越好。

儘管如此,藍如瑛認為,大環境的退休政策、薪資條件還是會影響高齡者對於退休生活的規畫。若退休金不能支應未來的生活所需,屆齡退休者勢必要面臨延後退休或者是退休後再度投入職場賺取生活費。

月領3500元 獨立生活四處兼職

今年65歲的阿玲,不想成為孩子的負擔,目前獨自居住在已繳完貸款的房子裡。在55歲退休前擔任約聘公務員長達30年,但因為要照顧年邁生病的父母,不得已辭去工作。父母相繼過世後,想再回到原本職場的阿玲卻已經沒有位置了。

退休之後,阿玲每個月僅領有國民年金3500元,扣掉管理費及水電費,剩下2000元左右能夠花費,為了維持基本生活開支,只能四處找兼職,前前後後做過空屋打掃、保全、家庭煮飯等工作。

回憶年輕的時候,阿玲坦言,每天工作都像是在打仗,常常忙碌到忘記休息時間,有時還必須同時負擔兩至三人份的工作,甚至下班回家後仍要處理公事。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阿玲漸漸感受到體力大不如前,在忙完父母的事之後,大病一場,在家休息了三年。

為了能夠應付生活開銷,阿玲只能四處找兼職賺取更多生活費。攝影/陳俐妏

現在的她不想再讓自己這麼累,因此希望能找到一份較為彈性的工作,一天做4至6個小時就好,讓身體有充分的休息時間。阿玲不希望跟孩子有金錢上的來往,她說她要獨立,過自己的生活。

阿玲直言,自己其實很幸運,遇到的雇主對她都不錯,薪資也都高於基本時薪。面對下個月要去應徵連鎖餐飲店,阿玲表示,很期待也很興奮,因為自己平常也喜歡吃。對於職場新環境,阿玲一點也不擔憂,反而認為變成孤獨老人才令人害怕。

類似阿玲生活現況的高齡者其實大有人在,即便年輕時努力工作賺錢養家,年老後的生活費依然不足。面對高齡化社會問題日益嚴重,高齡就業需求恐怕會越來越多。

身體老化不可避免 求職環境更加艱難

除了因家庭及個人身體因素,中高齡低技能勞動者在職場中,往往因年紀大、體力不佳,時常在二度就業時屢屢遭雇主打槍。

劉芙蓉指出,即便政府有補助,雇主也不一定會雇用中高齡勞動力。攝影/陳亭妤

劉芙蓉已屆中年,過去只做過清潔方面工作,幾年前因意外腳受傷開刀成為身障人士,因為有房租及孫子的學費要負擔,因此現階段仍不斷求職與工作。她表示,中高齡者最擔心身體及生活費的問題,加上年紀大了,身體的毛病是不可避免的,尤其又發生意外導致生活及工作都更加地艱辛。

劉芙蓉表示,即便政府有補助,雇主也不一定會給你機會,他們會視工作的性質而有自己的選才標準,她也無奈道,不是每個雇主都有愛心會聘用弱勢族群。生病之後,劉芙蓉體認到,自己有許多障礙難以克服,必須在諸多限制當中找到自己能負荷的工作。

為快樂養老求職若渴 不願當個「銀退族」

成為快樂的退休族,不必年老後仍為錢財擔憂,不向現實經濟困頓低頭,絕對是多數人的夢想。但因工作引起的身體不適,往往使銀髮族自我實現需求不如預期,面對謀職挫折他們又該如何應對?

年輕人教年長者使用手機,促進青銀交流。攝影/陳俐妏

對於自身求職的情況,劉芙蓉認為,因為開過刀造成的體力弱勢,多少被雇主帶有異樣眼光看待,考量其體力難以負荷而未錄取。面對中高齡的求職困擾,桃園長庚醫院職能復健治療師賴思慎坦言,銀髮族可能面臨骨質疏鬆、肌耐力下降、反應速度變慢等身體退化問題,雖有上述的身體問題,但二度就業能提升銀髮族的勝任感及肯定自我的價值,也可減緩銀髮族的退化速度。

賴思慎也建議中高齡者避免從事須快速反應、長時間站姿、須承載負重的工作。年老退化是中高齡者普遍存在的問題,若未考量工作屬性問題,可能使中高齡過度勞累造成其身體併發諸多病症。

儘管如此,大多數的高齡就業仍是從事勞力方面的工作居多。文化大學勞工關係學系教授李健鴻表示,根據行政院主計處2014年做的中高齡工作歷程調查報告顯示,45歲以上就業者的工作內容,以製造業及生產操作、勞力工的比例最多,總共占了66.22%。

職務再設計政策 盼改善年長者體力困境

中高齡者的身體狀況、年齡心態跟年輕人無法比較,以致他們較難突破。對此,劉芙蓉為目前政府在身心障礙就業這一塊確實做得並不完善。

許多銀髮族愛好學習,活到老學到老。攝影/陳俐妏

面對無法改變的身體老化現象,東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教授葉俊偉表示,政府針對中高齡及高齡者提出的「職務再設計」政策,便是個好辦法。此政策主要由勞動部各分署,派輔導顧問去各工廠,評估工作的過程中有哪些機能性的東西需要重新再設計,以期減少長者的負擔,讓他們能較省力的完成工作。

葉俊偉進一步說明,透過建議的方式,與企業主商量,增加一些設備協助年長者工作,這部分則由政府出錢。希望能藉由此政策,減少職場中因為中高齡者年紀大體力衰退,而遭到解雇的問題。

人口結構不斷改變 正視少子高齡化問題

社會環境下種種生存壓力,導致不少高齡就業者因不想造成家人負擔,決定自力更生外出工作。無論是劉芙蓉或是阿玲,都有經濟壓力的問題,也不願讓自己成為小孩的負擔,然而她們擔心的還有往後更久遠的生活費與健康是否會因年齡增加而有所問題,而這些心理壓力也不斷的積累在身上。這兩個案例,正是目前社會上中高齡者們的縮影。

銀髮人才資源中心提供課程供中高齡及高齡者報名參加。攝影/陳俐妏

阿玲回憶,在照顧父母的那段期間,自己必須身兼「數職」,每天在加班後趕回家替父母盥洗擦澡、幫忙如廁等等,做完這些後都已深夜兩點。但隔天卻又得凌晨四點起床,這長達數十年的兩小時睡眠狀態,使她疲憊不堪。為此,阿玲還曾想找24小時的看護減輕負擔,但還是放不下心,最後只好離職,全心照顧父母親。

社會風氣的改變,養兒不再是防老,家庭中每個人成為完全個體,就算是高齡者也得為自己的生活負責,不成為彼此的負擔。面對此情況,許多問題相互牽引著,像是高齡就業職災安全、健保等等。

中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姜定宇認為,儘管法令政策的制訂與社會執行層面仍有一段差距,但在未來的十幾二十年,台灣會逐漸走向超高齡化社會,政府應該要重視高齡化社會問題,找到多數人都能認同及接受的解決方式,並凝聚一些社會共識,使高齡就業環境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