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鋼琴學校。照片提供/方淳
文教生活

新南向學海計畫—期待我國學子走向國際

記者 呂佩倫、許凱婷、曾羽柔、徐沛琪/採訪報導
實習經驗不同凡響 原來這才是越南

就讀屏東科技大學財金國際學程大三學生朱芸妏與伍郁婷,大二暑假參與學校的中國信託銀行胡志明分行實習計畫,胡志明分行主要是辦理法人金融的區塊,有別於一般民眾平時出入的銀行,其目標對象鎖定在地大型公司企業在投資上的金錢援助。兩人表示,在公司沒有固定的負責職位,雖然每天都有一堆功課,回家後必須花時間完成進度,但多了彈性使他們有更多機會接觸像是風險控管、業務等不同的部門。

伍郁婷(前左)與朱芸妏(前右)於中國信託銀行胡志明分行內部同仁合影。照片提供/朱芸妏

參與新南向實習他們自豪的說,大一開始就在國內尋找許多實習機會,因為想和班上同學不一樣,嘗試深入新興的金融產業。近2個月的實習,克服當地交通、生活上的不便,回想起過程中最大的成就感,莫過於接起客服電話的那一刻,用公司規定的SOP流程服務客戶,面對不同的語言,自己必須隨時處於備戰狀態,保持頭腦清醒。「我們都覺得這裡跟自己想像的很不一樣,未來有機會可以嘗試來這發展。」伍郁婷說。兩人有感而發,越南的起步,從公司就能清楚可見,清一色都是說著一口流利中文的越南人,就連成語也能靈活運用。

公司主管與伍郁婷、朱芸妏利用空閒時間一起外出用餐。照片提供/朱芸妏

台北商業大學商品創意經營系的方淳,去年赴越南的一心鋼琴音樂語言學校實習,行前做足了功課,為了準備面試還特地自學越南語,不但因此獲得實習的機會,在公司也能更得心應手,並說:「出國前一定要學些當地語言,有了這個優勢,才不會對任何事卻步。」

方淳於鋼琴音樂語言學校與孩童一同唱越南歌曲。 照片提供/方淳
越南鋼琴學校。照片提供/方淳

此外,曾在越南紡織領域實習的張佳達,目前就讀台北商業大學國際商務所,談到在越南實習的過程都是由總經理親自指導,不但將公司透明化的傾囊相授,還親自帶領實習生參觀許多台商公司,比較自己在台灣的實習狀況,只能做一些瑣碎的雜事,張佳達說:「新南向學海築夢計畫乃是台灣實習單位的榜樣,不求回饋的把實習生當作一張白紙,重新教學,而非將實習生視為廉價勞工。」

這趟實習令他感觸良多,有一次同事熱情地邀請他回宿舍參觀,在經過陡坡不定的泥巴路、一盞路燈也沒有的小徑,來到類似防火巷的地方,張佳達本以為要上廁所,卻看見兩坪大的空間收納了床、風扇、瓦斯爐和一個蹲式馬桶,直逼38度的天氣室內卻沒有一扇窗,張佳達說:「生在台灣是多麼幸福,或許我們更懂得惜福與知足。」

張佳達在越南實習居住環境,怕機車被偷還因此牽進屋內。照片提供/張佳達
新南向學海築夢計畫 鼓勵台灣學子跨出舒適圈

近年來東南亞國家經濟與社會進步快速,是未來各國的經貿合作的必爭之地,又與台灣的地理位置接近,因此期待促進雙方政經文化及教育交流與合作,為此於2017年推出「新南向學海築夢」計畫,鼓勵學生跨出台灣。台灣與新南向國家各自擁有不同的優勢和產業結構,如果學生能把握機會去國外的環境實習,對於未來職業生涯發展和拓展國際觀都有相當的幫助。

教育部推動「新南向學海築夢」計畫,讓台灣的同學有機會赴海外實習,也更同步實施「新南向人才培育推動計畫」,鼓勵東南亞國家的學生來台就讀或實習,促進國際交流的機會。

以往學生申請學海計畫都以日本、美國居多,因此該如何提升我國學生前往東南亞地區實習的意願是學海築夢計畫面臨的困境,教育部透過辦理青年東南亞國家事務人才培訓、促進大專校院青年發展新南向創新創業等途徑,使學生拋下東南亞地區較為落後的理解,並達到人才培育、交流和職涯發展的目的。

教育部特別針對教育人文領域,為了鼓勵台灣師資生具備國際視野,開始補助師資培育大學辦理國外教育見習計畫及教育實習課程計畫,並依據提升青年學生全球移動計畫,在「新南向學海築夢」計畫中,優先補助申請至東南亞海外台灣學校及大陸地區台商學校。

對於「新南向學海築夢」計畫帶給師資生的好處,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會與區域發展學系副教授王大修認為,以前的實習只在台灣,現在海外實習可以讓台灣學生開拓視野,但也希望增加當地語言的教學課程,學習當地語言和文化。政府積極推動新南向計畫,編列充足預算協助各單位進行新南向計畫,實施政策的本意良好,但王大修認為,要反思去海外實習要培養的是什麼能力,不僅僅是一般的教學體驗,而是要學習在台灣所學不到的。

新南向政策「新」難題

新南向政策透過人才培育,並發揮台灣來自東南亞新住民的語言與文化優勢的軟實力,鼓勵台灣學生與南亞國家的學生之雙向往來,以增進彼此的認識與了解。

佛光大學新南向辦公室主任陳尚懋表示,國內推出頂大計畫,目的是希望提升台灣頂尖大學的國際排名,接著教育部又推出教學卓越計畫以及深耕計畫,主要改善教學及鼓勵大學深耕與社區做結合在地與在地社區結合,上述計劃對於學校國際化的提升並不大,若配合政府目前的新南向計畫,學校能把握優勢有效地執行,在國際競爭激烈的環境下,勢必能大幅提升國際化的指標。

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已有一年多的時間,政府將大量資源、資金投入,讓許多學生願意走出台灣開拓視野,但評價好壞參半。陳尚懋表示,政府推出星二代培力計畫,從移民署、教育部到地方政署都有培力計畫,而課程規劃大同小異,參與的學生也部份重疊。他更強調,政府應集中火力,應在執行層面上提出相關配套措施,讓政策規劃與執行須統一單位,並且多協調溝通,避免造成資源的浪費。

然而在「新南向」推動後,各校積極向外推展海外實習,但由於管道有限,無論國外的台商或大學重複性相當高,會造成合作單位在做生意或教育之餘還需花龐大時間接待,恐怕會應接不暇。除此之外,也會受政治影響,當政黨輪替時,原本的學術交流勢必會轉換方向。

新南向政策的主軸是「以人為本」,深化雙邊青年、學生的交流與培育,有效連結台灣與東南亞等國家間的關係。陳尚懋表示,這是一個正確方向的政策,但政策的成效並非一蹴可幾,政府各部門應水平與垂直整合,且須長期深耕、規劃,一步一腳印,方能厚植基礎,突破各種困難和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