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回顧

艱辛音樂路 學子如何走出一片天 – 2172期

艱辛音樂路 學子如何走出一片天

學術科難兼顧 只能棄課餘興趣

國中教育會考將於本月14及15日登場,許多學生考慮的不僅是一般升學,而是已參加上月的音樂班聯合術科測驗,過程中必須準備主修、副修、視唱、聽寫及樂理等科目。希望透過日復一日的練習,一邊享受自身對音樂的樂趣,也能將對音樂的熱情投入在未來學業當中。

準備音樂班考試的學生高紹恩表示,從國小四年級開始學習鋼琴,在彈鋼琴的過程中找到對古典音樂的喜好,並決定將對音樂的執著,全心全意地準備音樂班的考試。高紹恩表示,在國小六年級就想考音樂班,但因為那時準備不足,並未參加考試。

他坦言,自己在國小三年級非常排斥音樂課,當時在音樂課接觸到高音直笛,因為不熟樂曲,只能看隔壁同學的指法,還因此被老師指責,感到十分挫折,但經過同學的教導,在家中先偷練老師尚未在課堂教的曲子,才發現原來音樂是如此有魔力,並漸漸從中產生成就感,進而加入學校的直笛隊,並開啟了音樂旅程。

他說,籌備音樂班考試必須投入大量時間、金錢,一星期共有三天需要額外上音樂課,其中二天接受鋼琴家教,一天於補習班上樂理、編曲課。

對音樂的熱情被迫犧牲掉其他興趣,高紹恩透露,自己曾是學校排球隊,但音樂老師擔憂學生雙手可能會因為運動導致受傷,怕影響練琴,則規勸學生退出排球隊,但他並不遺憾自己退出球隊。高紹恩父親表示,小孩喜愛音樂,並自主性的想考音樂班,一定會全力支持他走下去。

就職難花費高 生涯發展遇瓶頸

台灣音樂教育推行很久,也有一定規模。不少家長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點」不惜花費許多時間、金錢以及精力栽培孩子,然而從音樂科系畢業後,不少學子卻無法在該領域立足,而紛紛另尋出路。

   畢業於東吳大學音樂系的邱恩,目前是無伴奏合唱團Resonance的團長,他認為,不只是音樂專業,台灣的藝術教育相對於歐美,事實上有一段差距,除了不被重視的音樂教育,就算加入樂團,能參與表演的時間和場次十分不固定,這些原因導致許多人屈就現實,改而從事教職相關的職業,或許自身本來有很崇高的音樂理想想要實踐,卻在畢業後因環境不夠健全,而不得不「為五斗米折腰」。

    音樂教育花費昂貴,除了購買、保養與維護樂器,學習上師資的支出、檢定的報名費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邱恩說,自己從小的音樂啟蒙是媽媽以及教會,加上主修聲樂,所以較沒有樂器方面的問題,因此在學習上遇到的阻礙相對比較少。他表示,看過一些朋友們從小開始習琴、參加檢定等等,動輒就是一大筆花費。他認為,學習音樂專業上除了自己要有一定的實力,也要有一定的經濟能力,以東吳大學為例,音樂系學生的學費比他系學生貴了一倍以上,對不少家庭來說負擔很大。(見左下圖,攝影/林宥辰)

   台灣的藝術教育如果更進步,需要從環境開始改變,往更好的方面發展。邱恩說,在合唱團Resonance,除了自己以外都不是音樂專業出身,這個團目前已經參與過許多大大小小的表演,希望音樂成為大家都可以參與享受的一種休閒,而他認為這也是台灣樂壇目前需要改進的方向。

古典音樂啟蒙 尋找音樂發展路

國內的古典音樂教育環境與國外不盡相同,在台灣,古典音樂教育從國中小音樂課開始啟蒙學生的興趣,到了高中、大學階段,若非主修音樂的學生,古典音樂教育成為了選修、通識課程,若學生不選課修習,古典音樂的培育出現大斷層。

  「國內的大學選課體制有如一份套餐,學校搭配好端上給同學們吃,在德國大學選課體制有如自助餐,你想吃什麼就夾什麼」。世新大學開授西方音樂史通識課程講師易繼心補充,在國外沒有通識課與必修課的分別,選課是依據學生的主修,再由學生親自依興趣選課搭配,修完完整的學分數才可以畢業。

他表示,目前台灣在古典音樂的大學通識課主要是以欣賞古典音樂,了解音樂歷史為目的,老師帶領學生進入每首曲子不同時代背景、文化、社會氛圍,更能以不同角度親近古典音樂,透過因材施教補足現今大學生對於音樂史知識量不足的遺憾。

易繼心過去也曾執教於國高中音樂班,他認為,音樂班的學生面臨學科與術科學習孰輕孰重的拉扯,「儘管現在入學方式學科占分比例漸漸減低,但仍逃不了升學至上的傳統觀念」,目前音樂班的授課方式趨向升學導向生態,針對術科特別加強,是希望學生能憑著自己的努力,進入理想中的學校。

對於主修音樂的學子未來生涯發展,除了教職外,將何去何從?易繼心表示,這條路並非如此狹隘,因為其實古典音樂是許多音樂發展的基底,若能在古典音樂上蹲好馬步,而後尋找自己喜歡的音樂發展面向,例如流行音樂、商用音樂等,對於未來生涯發展是將是非常大的優勢。

要成為音樂人,也許並非決定在年少時演奏技巧多高深,而是決定於個人是否願意堅持對音樂的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