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缺水 繡球花季怎麼辦?
今年初次舉辦的桃園繡球花季,原本預計將舉辦長達43天的繡球花活動,最後卻因為疫情持續蔓延,才舉辦短短五天的花季,宣布緊急停辦,農民喊冤,辛苦籌備一年的成果,最後卻草草收尾,而桃園復興鄉是否適合種植繡球花?不少農民也與政府有著不同的看法。
完整內文今年初次舉辦的桃園繡球花季,原本預計將舉辦長達43天的繡球花活動,最後卻因為疫情持續蔓延,才舉辦短短五天的花季,宣布緊急停辦,農民喊冤,辛苦籌備一年的成果,最後卻草草收尾,而桃園復興鄉是否適合種植繡球花?不少農民也與政府有著不同的看法。
完整內文因為水庫淤積過多,儲水效果不佳,降雨大多落在非集水區,種種原因導致台灣成為多雨卻缺水的國家,看汙水處理廠如何增加用水量來撐過這一波旱象。
完整內文自日治時期設置糖廠,台灣開始提取蔗糖,將近80年後的現在,用糖習慣也開始改變。隨著各式各樣的代糖出現,大眾逐漸選擇擁有熱量低、低升糖率等優點的人工甜味劑(意即代糖),面對這樣的消費轉變,傳統糖廠該如何因應?代糖是真正零缺點,可以完美取代一般糖種嗎?傳統糖廠又與台灣有著甚麼密不可分的關係?值得深入探討。
完整內文缺水對農民來說可說是一大困擾,在雲林虎尾,有一名農業產銷班班長仿效從以色列源起的滴灌技術,種植出品質優良的洋桔梗,在外銷市場上更是佔了一席之地。而所謂的滴灌栽培法,就是將水或肥液精準滴在植物根部,達到有效的節水。
完整內文根據行政院環保署《廢(污)水產生量及排放量》顯示,台灣自2017年起至2020年的工業廢污水總排放量連年居高不下,因此該如何有效降低工業廢污水的排放量,成為了刻不容緩的重要課題。為有效減少這些工業廢污水,工廠業者運用厭氧技術回收綠色能源,進而減少排放量,同時運用廢水再利用來代替一般的用水,達到節省水資源的同時,也減少排放廢污水的費用。
完整內文科技運用在農業已成為趨勢,使以前費力、費時的農業,轉為用機械取代人力,讓農業的生產變得更有效率,因此傳統農業也開始順應時代潮流慢慢轉型為智慧農業。
完整內文近幾年「水」資源備受關注,「魔幻水之旅-城南有浴室」展覽希望讓小朋友透過遊戲體驗,學習到如何守護珍貴的水資源,讓小朋友帶著永續知識與設計美感回家。
完整內文近年環境意識抬頭,提高都市生態環境,能為城市帶來更好的生活品質。透過公園及建築等綠地規畫,增加國內植被覆蓋面積,可調節城市溫度、空氣及美化都市景觀等,達到永續發展目標。
完整內文這座位於台北市內湖區的流浪狗收容所,曾經歷一段沒有水電可用的「黑暗時期」。不過,後來透過綠能機構協助,為狗場募集二手太陽能板,也讓這裡成為全台唯一100%綠能發電的流浪狗收容所。
完整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