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寶特瓶加牡蠣殼 環保藍白拖好時尚
藍白拖這個東西想必大家並不陌生,但你有聽過「新」國民藍白拖嗎?打破傳統外觀,加入了更多新潮元素,最重要的是,這同時也是由五個寶特瓶和三個牡蠣殼所製成的環保拖鞋,不但好看又好穿,也將環保永續的概念完整地呈現出來。
藍白拖這個東西想必大家並不陌生,但你有聽過「新」國民藍白拖嗎?打破傳統外觀,加入了更多新潮元素,最重要的是,這同時也是由五個寶特瓶和三個牡蠣殼所製成的環保拖鞋,不但好看又好穿,也將環保永續的概念完整地呈現出來。
淡水早期漁港發達,日治初期更曾一度成為全臺重鎮基地,淡水文蛤便是這裡百年的寶藏。順著關渡宮的燈籠走,就會找到捕撈文蛤船隻的起點——中港河碼頭。家中從事漁業已第三代的黃振興表示,淡水河像是母親一樣,孕育了多元的生命。
1986年韋恩颱風入境,雲林縣湖口鄉成龍村遭到海水淹沒。2005年農委會林務局提出「生態補貼」概念,並邀請觀樹教育基金會進駐,利用國際藝術節吸引外地遊客駐足,更在村內建造了全台第一座與水共生的「高腳屋示範住宅」,成為西南沿海嚴重地層下陷的有效解方。
由於全球氣候暖化與人為海洋污染,珊瑚面臨白化危機,以台灣為例,從一開始的被動的宣導保護海洋,到後來採取實際行動復育珊瑚,而實際上台灣珊瑚復育行動的幕後推手是日本人,將復育技術傳授給台灣。
人來人往的台北街頭總能看到拾荒者推著廢棄物,前往回收廠換取金錢的身影。但根據《台北市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自治條例》,回收廠僅能設置於農藥區、工業區、保護區,使北市近六成資源回收廠近六成皆為違法設立。今年(2023)三月位於萬華區的光耀五金行因違反該條例及遭民眾不斷檢舉而強制關閉,該區拾荒者必須徒步逾30分鐘前往中正區的回收廠。提及回收廠的困境,有拾荒者表示:「不能再關回收廠,不然我們就沒飯可吃了。」
清澈的澎湖海域孕育出當地特產「牡蠣」,但也因此產生大量堆積的廢棄蚵殼,成為澎湖環境景觀衛生的隱形殺手。澎湖廢棄蚵殼透過跨海運到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應用科技循環再利用的技術,將廢棄蚵殼搖身一變成「無機聚合高壓貝殼磚」,賦予蚵殼全新面貌,使貝殼磚技術能夠在地量產使用,讓多年來無解的蚵殼塚,有了全新的解決方向。
我國無形文化資產中的傳統知識與實踐僅有四個,其一為彰化芳苑海牛文化。因芳苑位於雲彰隆起的地形,為全台唯一保留蚵農自日治時期使用牛隻進行採蚵的場域。卻因科技日新月異,海牛逐漸被採蚵車及牡蠣搬運機取代,導致如今僅剩八頭海牛。為復育海牛,芳苑居民結合觀光、課程推動,並成立海牛學校,以延續及傳承海牛文化。
海風持續吹襲,一個個顏色鮮豔的塑膠袋從海平面上飛起,並開始於空中起舞,最後緩緩地掉落在海堤旁的草地上。原先美觀的海景遭到人為垃圾破壞,更使當地海洋生態面臨垃圾污染的險境。令人感到疑惑的是,如此大量的人為垃圾,究竟是來自何處?
全台灣約有35%的牡蠣來自彰化王功,街上到處可見當地人在家門前剝牡蠣,同時大量廢棄牡蠣殼也釀成環境問題。在地業者結合學者研究發現,將廢棄牡蠣殼融入新技術,再製變成具有抗菌功能的消毒粉。
台灣是蚵仔出產大國,一年出產約二十萬噸,不過卻也衍伸出大量廢棄蚵殼的處理問題。近幾年來,有越來越多人注意到這類問題,並著手推動蚵殼再製,讓原本無用的廢棄蚵殼有了嶄新的面貌及價值。
海洋廢棄物是近年國際間關注的議題。2015年,聯合國宣布「2030永續發展目標」,其中「保育海洋生態」,是針對保育、永續利用防止海洋環境劣化,在台灣,眾多環保團體也正為保育海洋努力。
紅樹林在大眾印象中,可以保護海岸不受海水侵蝕,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並養育潮間帶生態,但大眾可能不知道紅樹林已經入侵了西部等多個濕地,造成生態上如台灣特有種台灣旱招潮蟹族群的減少,和環境棲地上如河岸淤積造成的排水不易等悲劇的發生。
彰化海岸溼地為全台最大的泥質潮間帶,也是僅剩的最後一塊泥質灘地。受到開發和污染的影響,溼地面積大幅減少,加上風力發電廠興建,使得溼地生態飽受破壞,過境水鳥的數量及養殖漁業的產量也逐漸減少。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