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落的標誌 泰雅族傳統紋面文化

台灣原住民族文化豐富且多元,「紋面」即泰雅族的重要傳統文化之一,亦為身分地位的象徵。在時代更迭下,紋面傳統已走入歷史,但對泰雅族人來說仍是不可抹滅的存在,其承載著族群的歷史足跡。然而長者逐漸凋零,文化傳承不易,為維護原住民族文化,許多青年重拾族語學習,盼能守護珍貴的傳統。

三峽大豹忠魂碑見證歷史 泰雅族後裔尋根傳承

大豹社事件,發生於西元1900年,當時的日本總督府開放業者進入山地,大量業者入侵部落的領土,離平地較近且擁有豐富山林資源的泰雅族便首當其衝。泰雅族大豹社頭目瓦旦·燮促率領附近部落的原住民組成聯軍共同抗日,由於日本的軍火科技更先進,聯軍雖然一開始把入侵者趕了出去,但堅持不了太久。最終原住民聯軍於1906年10月3日,日方攻破並占領插角大豹本社(M’bngciq),頭目瓦旦·燮促的宅第遭大砲重擊作結束。一共打了七年的戰爭,為目前最長時間的抗日戰爭,並且在西元1921年左右,大豹部落原住民更被強迫遷到桃園市復興區,並再也沒有回去過。

青年流失文化斷層 卡那卡那富族盼尋回部落認同

在高雄市山區的那瑪夏,天還沒亮,部落族人便持著火把,拿著各式漁獵工具走到楠梓仙溪河畔,利用火光吸引魚群後,再將毒藤搗碎放入河中。如此,河中的魚類便會暈厥,大大增加捕撈成功率。而這便是卡那卡那富族代代流傳下來的河祭儀式,也是他們老祖宗與環境共存的文化智慧。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