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新制上路 道安民怨難平衡
台灣交通環境曾被外媒冠上「行人地獄」之名,且接連發生行人遭撞的死亡事故,讓交通安全議題備受關注,促使政府加速推動改革,陸續通過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修正案和違規記點制度。此舉卻引發職業駕駛和路權團體反彈,認為交通安全之改革應從法規、工程、教育、執法等各個層面同時進行,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改善道路環境。
台灣交通環境曾被外媒冠上「行人地獄」之名,且接連發生行人遭撞的死亡事故,讓交通安全議題備受關注,促使政府加速推動改革,陸續通過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修正案和違規記點制度。此舉卻引發職業駕駛和路權團體反彈,認為交通安全之改革應從法規、工程、教育、執法等各個層面同時進行,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改善道路環境。
台灣社會現在面臨高齡化的衝擊,農漁村的情況尤其嚴重。為了因應這個現象,農業部與各地農漁會合作,利用在地資源並結合綠色元素,舉辦創意手作及健康共餐等多元活動,提供友善的生活環境,並鼓勵長者走出家門,增加人際互動的機會。
台中市清水區的日照中心推行園藝治療,透過植物相關活動使長者在與同儕互動的過程逐漸敞開心胸,手腦並用下減緩失智,也達到身心靈療癒的效果。
記者 陳重樺、李紹仰、陳翊婕/採訪報導 台灣即將步入「超高齡化社會」,長照量能卻供不應求。在長照機構費用高昂情 […]
工商時代社會型態改變,鄉村青年人口外流嚴重,致使農業人口銳減,務農者高齡化,嚴重影響農業發展。為解決前述問題,輔導農民轉型,高雄市政府成立型農大聯盟,招募青年農民,透過專業課程與科技新知,引導農民發揮創意,拓展行銷通路,讓社會大眾重新看見農業價值,為農田注入新血。
因應能源轉型,經濟部訂定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量占比15.5%的目標,其中太陽能發電須達到20GW(百萬瓩)。而農電共生作為綠電發展重點項目,卻因光電亂象橫生,引起民眾反彈,導致種電案的推動愈加艱困。為了整頓現況,經濟部能源署將積極召開說明會,並藉地方媒體之聲,宣導政策良善立意,盼能消弭分歧、重建信任。
隨著時代變遷,都市化的生活與社會上的長者們似乎有了脫節,長者在養老的期間是否失去生活的重心?而在桃園市中壢區的一個社區管委會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並率領他們向外尋求資源,讓這些長者們能透過這些活動尋求生活重心及贏得大家的尊敬。
台灣經濟養殖魚種中,鰻魚一度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在全盛時期,國內鰻魚養殖外銷金額曾高達一百億,台灣更因此被冠上「鰻魚王國」的美譽。然而,由於當前鰻魚的低育成率、高養殖成本及長年以來的走私問題,導致國內鰻魚產業和資源陷入枯竭境地。
台灣人口高齡化波及傳統產業,多數年輕人不願闊別城市的繁榮和便利,回到人口老化的家鄉務農,但高雄桃源區的兩位青年黃槿文和謝瑜璇決定放手一搏,試圖扭轉家鄉頹勢,打造自家品牌 —— Li coffee漓咖啡,除了想藉此打響桃源咖啡的名聲,同時希望吸引更多青年回鄉。
新冠疫情期間,診所成為大眾接種疫苗的重要管道,陸續發生行動不便者因地面高低差或走道狹窄而無法進診間的案例,使「診所設置無障礙設施」的議題浮上檯面。衛福部雖自2021年起實施獎金補助方案,鼓勵診所打造無障礙診間,但因各家診所看法不同,導致政策推行效果不彰,至今診間狀況改善情形仍十分有限。
記者 葉芽兒、許懷恩/採訪報導 基隆市在今年步入超高齡社會,平均每5個人就有一個是65歲以上長者 […]
根據教育部大專校院校務公開平台公告,111學年度博、碩班的新生註冊率,有多所大學的招生率掛零,其中包含41所博士班。少子化、教授高齡化,以及博士班的招生問題,凸顯未來國家人才培育危機,政府應如何改善當前高等教育環境,成為無可迴避的首要任務。
新竹縣政府規劃在湖口鄉與新豐鄉交界興建生命紀念園區,消息傳出在地方上備受討論,今年分別在兩鄉召開說明會,卻遭當地居民組成的自救會激烈陳抗,雙方至今仍未有共識。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