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綠能建築當道 與環境共生成趨勢

綠建築在世界各國行之有年,台灣亦有不少擁有綠建築標章的建物,根據內政部統計處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台灣核發綠建築標章與候選綠建築證書的建案共計7599件,近十年間,民間參與興建綠建築的比率達42.3%,呈現上升的趨勢,不過這些擁有綠建築標章或候選綠建築證書的建案能否真正為環境帶來有效的改善仍然是個未知數。

如何正確解釋癌症數據 專家:得仰賴多方資訊

用新科技整合出的數據新聞套用在各項議題已趨潮流,如何正確這些數據解釋現象則成為關鍵!世新大學新聞學系碩士班於1月初舉行公民論壇,探討全台癌症趨勢的各項議題,兩份數據新聞分別從常見癌與非常見癌的角度切入,透過數據提出與現有癌症觀點稍有出入的看法。與會專家認同這些數據新聞有「喚起民眾關注癌症資訊」的積極作用,但他們也強調,解釋數據背後原因需要廣泛的資訊量,或得經過多方學者意見交流,才能更進一步達到客觀真實。

剩「布」回收 鹿港手作工作室的再造精神

「剩布」在不少人眼中常被認為是不好、骯髒且破舊不堪的布料,最後的命運不是送到垃圾場,就是焚化廠處理。但事實上剩布有很多種類,例如紡織廠、裁剪廠等上游布料生產商排完馬克後所剩的紡織品,或是工廠的庫存布等。若是將這些被淘汰的布料,透過設計再生成新物品,延長它們服務人類的生命週期,不僅可以減少浪費、降低對環境的衝擊,甚至還可以創造不同的循環經濟。

【公民論壇】全台癌症趨勢討論 是醫療資訊更是社會議題

世新大學新聞學系碩士班於今(2020)年1月3日舉辦「唉?癌症-全台癌症趨勢與醫療資源議題,你知多少」公民論壇,邀請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衛福部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科長黃巧文、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專案助理教授江濬如及癌症病友鄭喬尹,一同透過大數據分析探討癌症趨勢與醫療資訊,並提供民眾諮詢的建議與管道。

廢地新生再利用 愛鄉愛土護藻礁

今年七月,全台第一座藻礁生態教室設立於新屋永興垃圾掩埋場舊址,希望透過公共建設設置來推動環境教育,同時更錄取與培訓首批30位的導覽志工,負責引導民眾到生態教室附近的觀新藻礁近距離了解藻礁。

其實除了公部門的作為之外,許多在地團體從以前有透過導覽拉近民眾與環境的距離,期盼公私部門能夠協力合作,創造環境教育嶄新的未來。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