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業界接軌難 學生應增強實力

在台灣傳播院校中,新聞倫理是必不可少的課程。其將媒體前輩的操守作為典範教給學生,認為新聞應以社會公共利益為前提。然而,回顧資訊爆炸的21世紀,2014年鄭捷案,媒體瘋狂起底鄭捷與其親屬,侵犯其隱私權;2018年燕子颱風事件,掀起假新聞風波,媒體在未經查證下就進行報導,這些行為與新聞倫理背道而馳。

長照悲歌 心靈的終結者-失智症

據統計,台灣目前有超過27萬的失智人口,但面對即將來臨的高齡社會,政府單位將長照2.0趕鴨上架,卻沒有周全的替患者、家屬層層把關。事實上,社會目前最缺乏的就是以人為本的照護環境,在家屬、機構、政府體系逐漸協調失靈的情況下,高齡社會失序的惡性循環,將臺灣帶向無盡的深淵。

《國民法官行不行》參審配套未全若上路 人民恐成「白老鼠」

去年11月,司法院公布《國民參與刑事審判法》草案初稿,希望藉由人民參與審判的過程,建立國民對司法的信賴,同時匯集民眾多元思考的價值,使其得以直接輸入司法程序。同時,普遍大眾卻擔心由沒有法律知識的一般人擔當審判的角色,或許會發生未審先判、情緒性裁決等問題。

【小世界公民論壇】國民法官行不行?參審制各方意見不一

「國民參審制度」是藉由隨機抽選六名一般民眾,配上三個法官,針對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刑事案件,共同決議出有罪的事實認定與量刑。新北地方法院法官時瑋辰認為,此制度促進了民間與司法單位的雙向交流,不只是社會將對司法審判的結果能更為了解,同時訴訟的品質也能往上提升。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