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媒體大選開票 應據實以報
選舉即將到來,當天開票與先前民調儼然成為媒體競爭的戰場。商業媒體為了增加收視率,可能會在開票時出現灌票行為,到底灌票現象是如何產生的?選舉的民調數字值得信賴嗎?
選舉即將到來,當天開票與先前民調儼然成為媒體競爭的戰場。商業媒體為了增加收視率,可能會在開票時出現灌票行為,到底灌票現象是如何產生的?選舉的民調數字值得信賴嗎?
報業經歷過「戰時需求」只存在31家報社的時代,也嚐盡開放報禁後如雨後春筍般冒出,隨後又經歷一場場轉變才呈現如今的面貌。現今電台、電視的衝擊遠遠不及網路出現對報紙的影響來得深刻,難道紙媒已死將成為事實?
隨媒體商業化,新聞報導為了吸引大眾目光,容易出現「豪乳妹」、「美尻女神」、「大肌肌猛男」等聳動字眼,加深性別刻板印象,無形之中,形塑了框架影響閱聽人。
媒體數位化的時代,民眾開始透過網路平台接收資訊,根據資料統計,現今有約68.64%的人幾乎不看報紙,加上台灣社會對新聞充斥著不信任感,自媒體逐漸竄起,傳統媒體市場也隨著這股變化受到衝擊。
台灣媒體的國際新聞品質不佳、數量不足一直都是被討論的問題,但真的是媒體不重視嗎?這可能跟國際新聞的收視率有關,收視率牽動廣告收入高低,為了在眾多的媒體同業中爭取到較多的廣告收入,新聞媒體的編輯台自然會將收視率較低的國際新聞過濾掉,轉而選擇較輕鬆、收視率較高的台灣地區性新聞;閱聽眾的收視習慣改變,也可能是影響因素之一。
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上映後引起廣大探討,劇中以無差別殺人案為主軸,反映台灣媒體無孔不入、刺探當事人隱私,而報導中也時常將加害者與精神疾病連結,造成精神疾病汙名化。
新聞系畢業學生一直是新聞記者人才的重要來源,政治大學新聞學系教授馮建三認為,近年媒體產業大環境表現不如從前,新聞媒體的表現也不盡理想,導致新聞系學生對於媒體產業失望、避諱,進而對新聞產業人才的補充造成問題。
人類進入網路時代之後,媒體的形式越來越多元。所以對於觀眾來說,收看的選擇當然變多了。但也因為這樣,媒體之間的競爭反而更加激烈。特別是那些原本就屬於小眾市場的運動媒體,經營難度可以說是大大提升,有些人就很好奇,傳統類型的運動紙媒、或是其它相關的運動產業,他們有辦法生存下去嗎?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於3月27日大動作對部分媒體的報導內容開罰,是其成立以來的首例。其中對於中天新聞過度報導特定政治人物—韓國瑜—的責罰,引發各方論戰。
隨著時代的推演與科技的進步,各類傳播管道因為數位匯流得以互相連動,也有越來越多工具能輔助媒體從業人員提升新聞產製的效率,無形中帶動了媒體產製新聞時必須「搶快」的問題,同時新聞內容也出現碎片化的現象。
隨著時代的推演與科技的進步,各類傳播管道因為數位匯流得以互相連動,也有越來越多工具能輔助媒體從業人員提升新聞產製的效率,無形中帶動了媒體產製新聞時必須「搶快」的問題,同時新聞內容也出現碎片化的現象。
現代網路、社群媒體氾濫,導致新聞改寫、抄襲現象層出不窮,帶給傳統媒體巨大的衝擊。對此,世新大學小世界公民論壇將邀請宇軒國際法律事務所律師廖芳萱分析媒體現況所涉及的法律問題,並檢視當今法律條文是否足夠保障媒體工作者的著作權。
科技發展下閱眾接收資訊的管道轉移至網路,市場競爭模式的改變造成新聞商業化,觸及率及討論度比報導內容更有價值,終致媒體公信力下滑。小世界公民論壇將邀請中正大學電傳所副教授胡元輝,談論媒體環境鉅變帶來的隱憂。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