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評議

自媒體竄起 成傳統新聞勁敵

記者 林育萱、張瓊文、張雅筑/採訪報導

媒體數位化的時代,民眾開始透過Instagram、Youtube等網路平台接收資訊,根據2019年Nielsen的媒體大調查報告指出,有68.64%的受訪者表示幾乎不會看報紙,加上台灣社會對新聞充斥著不信任感,自媒體逐漸竄起,相對的,傳統媒體市場也隨著這股變化而受到衝擊。

  • 自媒體:是普通大眾經由數字科技強化、與全球知識體系相連之後,一種普通大眾提供與分享他們自身的事實、知識、新聞的途徑。換言之,「依靠網際網路傳播工具,自己就是一家媒體」。
  • Nielsen:美國的企業,工作內容包含行銷諮詢、顧問以及媒體研究等等(如收視率調查、收視群分析、閱聽率分析)

    資料來源/每日頭條Nielsen

多方夾攻 陷入泥沼的新聞業

近年來隨著網路迅速發展,許多自媒體工作者也紛紛竄起,台北市媒體服務代理商協會(MMA)的媒體白皮書資料中顯示,網路上的廣告量從2009年至2018年每年都有上升趨勢,其中2016年的成長率更是高達33.7%,根據Nielsen提供的媒體大調查報告,2009年的報紙閱讀率曾經達到52.7%,到2019年時卻有將近70%的民眾不會看報紙,由此可證媒體正在以飛快的速度數位化,無疑是給傳統新聞業的一擊重拳。

廣告商投入網路的資金逐年上升,顯示自媒體竄起。 資料來源/媒體白皮書、製圖/徐綵慧

在這個各家媒體競爭激烈、彼此搶快的時代,更出現許多未經證實的報導,面對這樣的媒體生態,曾經也是記者的台北市議員李明賢表示,新聞越來越求快,但記者求證的速度卻跟不上持續更新的資訊,也讓待在傳統新聞產業的工作者們,陷入呈現事實與點閱率的拉扯之間。

網路上甚至瘋傳「少時不讀書,長大當妓(記)者」等嘲諷用語,記者從人人崇尚變成過街老鼠,且被質疑存在的必要性,還被冠上惟恐天下不亂的標籤,種種原因之下,讓傳統新聞產業面臨瓶頸。

華視主播房業涵表示,團隊正在進行改革,雖然獲得教育單位、學者的肯定,但收視率卻也連帶受到影響,意味著目前大多數的民眾,仍不適應這樣的新聞模式,閱聽環境是由媒體與閱聽人共同創造,該怎麼取得平衡,也是目前傳統媒體產業正在找尋的答案。

傳統新聞記者卡位拍照。攝影/張瓊文
電視新聞仍是主要媒介

對於接收新聞資訊的媒介,與各年齡層民眾對網路的使用頻率有關,根據財團法人網路資訊中心的2018 年台灣網路報告,12歲至49歲上網率皆超過九成,而台灣49歲以上的人口較沒有上網習慣,而他們接收新聞資訊的主要管道還是透過電視。

年齡層上網率,12歲至49歲上網率皆超過九成。資料來源/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製圖/徐綵慧

房業涵提及團隊正在進行新聞改革。攝影/張雅筑

房業涵認為,傳統媒體跟著時代趨勢數位化是必然的,但原本的優勢並沒有消失,多數民眾依舊會將電視當成一個重要的媒介,當地震、颱風或是選舉時,人們還是會選擇打開電視來吸收最新的資訊,傳統媒體還是有不可取代性,就現階段而言仍具有極大的社會責任。

她也強調,透過專業的採訪調查,呈現精確的報導,讓各年齡層的人能透過電視學到新知,並且了解平常容易忽略的聲音及立場,這正是堅守傳統新聞的媒體工作者們,想要好好維護的價值。但是面對自媒體這樣的強敵,又該如何做出新的改革,這條路仍然充滿著考驗。

報導自由有爭議 法律的規範

台灣媒體觀察協會政策專員鄭人豪指出,目前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管理範圍僅限電視頻道,對於新興的網路媒體、自媒體,目前沒有主管的機關,也不適用廣播電視法,若政府要進行管理也需拿捏執法力道,因新聞自由有憲法的保障,根據現行法律只能針對特定事件,再依照該法律處理,而如何進行有效管制則是一大難題。

美妝部落客波痞認為法律規範可更完善。攝影/張雅筑

在Facebook擁有近20萬名粉絲的美妝部落客波痞表示,自己在撰寫彩妝保養品相關行銷文章的時候,內容會受到衛生局嚴格的規範,就算是已經審核通過的文章,若經檢舉還是有可能被開罰,波痞認為這樣狀況是因政府的審核有時過於主觀,言道:「我希望政府制定相關的規範,至少有個明確的標準可以對照」。

李明賢認為,整個網路產業都需立法規範,但需針對制度和業者來管理,而非控管內容,目前廣電三法已不符合媒體生態,縱使讓網路媒體適用於廣電三法,管制的程度還是可能引起爭議,希望政府針對網路部分擬定相關法案。

目前NCC提出《數位通訊傳播法》的修法草案,以及《匯流五法》草案,兩案仍在規畫和討論中,在保障新聞自由與言論自由的前提下,法律也能跟上媒體變化的腳步,這點仍需要多方專家學者持續的探討。

可信度下降 媒體的改革路

傳統媒體競爭激烈,為了求快,出現了先發布報導,事後發現資訊有誤再進行修改更新的例子,如今年四月,有民眾在網上貼出台北市松仁路地裂的照片,記者們隨即針對此事件發布新聞稿,在引起熱議後,相關政府單位出面澄清是照片角度引起的誤會,而像這樣的模式隨著網路便利越來越常發生。

在越來越多類似案例發生後,使得傳統媒體的可信度下降,台灣媒體觀察協會在2015年發表台灣新聞媒體公信力研究調查報告,提及民眾在選擇媒體時會以可信度為依據,而近年接收資訊的管道變得多元,在傳統媒體可信度下降的時候,民眾對於接觸自媒體的意願也會相對提高。

報紙信任度的平均分為6.57。資料來源/台灣新聞媒體可信度研究報告、製圖/徐綵慧

電視新聞台可信度的平均分為6.32。資料來源/台灣新聞媒體可信度研究報告、製圖/徐綵慧

網路新聞媒體可信度的平均分為6.38。資料來源/台灣新聞媒體可信度研究報告、製圖/徐綵慧

相較於傳統媒體,自媒體可針對想討論的議題,在所屬的團隊或領域內延攬專業人才,以Big Data Group網站為例,編輯張碧珊表示,與一般媒體追求資訊即時性不同, 雖無法在短期內提供大量的文章,但由於蒐集數據是他們的強項,因此提升了文章內容的精準度,許多的看法及觀點也會是傳統媒體較少切入的面向。

媒體觀察協會鄭人豪。攝影/林育萱

鄭人豪提到,「好的媒體最低限度是不違法,再來我們就要求他可以有更多的社會關懷、事件的討論」,就現階段而言,要求新聞媒體在報導上提供更多面向讓閱聽人討論,在實行上頗有難度,而房業涵則認為,讓新聞不一定是觀眾想要看的,但一定是觀眾必須知道的。    

面對正在崛起且無法預測的自媒體,原先處在不可撼動地位的主流媒體面臨威脅,因應時代做出科技、內容的改變,從新聞內容改革開始走出新的路,重新獲得觀眾的信任,除了堅守基本的新聞倫理,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價值,才能歷久不衰。

自媒體崛起,傳統新聞可結合科技改革。攝影/張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