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文化漸衰 盼文化傳承
目前設籍在都會區的原民人口數,已超過原民總人口數的一半,都會原民該如何互助團結,成為問題。來自阿美族的Wsay將原民文創平台翻新,進駐咖啡廳,藉此傳播原民文化。來自泰雅族的青年,Yuli和Savungaz,則是將咖啡廳打造成原民互助空間,協助南來北往的原住民在都市發展。
目前設籍在都會區的原民人口數,已超過原民總人口數的一半,都會原民該如何互助團結,成為問題。來自阿美族的Wsay將原民文創平台翻新,進駐咖啡廳,藉此傳播原民文化。來自泰雅族的青年,Yuli和Savungaz,則是將咖啡廳打造成原民互助空間,協助南來北往的原住民在都市發展。
1. 機車兒童座椅無規範 影響安全保障 2. 忠孝西夜間試辦無誠意 機車全日通行遙遙無期 3. 科技產物引領現代社會走向便利生活 4. 校園遊蕩犬問題頻傳 如何取得人犬互動平衡 5. 外來種銀合歡擴張 壽山生態多樣性危機 6. 農場裡的小農夫 食農教育永續經營 7. 「耕心之路」 有機農場助更生人重返生命正軌 8. 拾荒者的曙光 和拾荒者走在一起的年輕人 9. 「妙手回春」 圖書醫院拯救破損書籍 10. 源自台灣的運動──木球 11. 逆天創造新人生 圓夢身障運動員
位於新北坪林北勢溪流域,有一群為了致力於地方永續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團隊―採集人共作室,探討人與環境的共生生活,除了北勢溪流域存在的環境問題,將透過教育讓學生認知環境永續的重要性,生態創新教育向下扎根,為守護家鄉生態環境共盡一份心力。
全球暖化造成升溫問題日漸嚴重,極端氣候來臨使農業發展受到威脅,許多農作物面臨乾旱、水災等等的種植危機,生活中常見的蔬菜類,可能會面臨到收成不佳甚至無法採收的情況。而野菜具有耐極端氣候的優勢,即使身處在惡劣的環境下也能生存,在糧食因氣候影響而減產的情況下,發展能抵擋極端氣候的野菜便是未來的新選擇。
雲林西螺是台灣的醬油之都,西螺醬油又稱作蔭油,由黑豆製成堅持傳統釀制法,雖然和速釀化學醬油相比,需要花費20倍以上的時間,但是這漫長的等待,卻讓西螺醬油味道更加甘醇的關鍵,而西螺醬油的背後,靠著一群堅持古法釀造的製醬者,讓這具有百年歷史的醬油香,一代接著一代飄散於台灣的大街小巷。
由於全球氣候暖化與人為海洋污染,珊瑚面臨白化危機,以台灣為例,從一開始的被動的宣導保護海洋,到後來採取實際行動復育珊瑚,而實際上台灣珊瑚復育行動的幕後推手是日本人,將復育技術傳授給台灣。
現代小朋友鮮少有機會看到食物的原型,常常不知道自己每天的日用飲食來源為何,亦不清楚其中營養。而位在新北市永和區的永平國小,已積極發展食品教育數年,讓小朋友可以從健康實作中,習得相關知識。
教育部在2022年與農委會合作執行《推動偏鄉學校中央廚房計畫》,提供資源有限的偏鄉學校,有更好的營養午餐幫助孩子茁壯成長,而計畫背後其實藏著廚工、營養師,以及運餐司機們的默默付出的角色,讓偏鄉學校的孩子們,每天都吃上熱騰騰的午餐。
在台灣,食物浪費的問題日益嚴重,剩食狀況拉警報,驚人的數值讓人無法忽視,各界也積極採取不同策略,來減緩食材不必要的消耗。
在桃園的養蜂場,養蜂達人連冠欽採用自然生態管理,提供蜜蜂無農藥、化學藥劑的天然植物採蜜。在養蜂之餘,也提倡食農教育,把養蜂與教育結合,讓民眾自行走入蜂場與蜜蜂進行互動。
卡那歲,是位於台東縣延平鄉武陵部落山上的農場。卡那歲是一條溪的名字,在早期是布農族Takis-vilainan家族依靠生活、耕作的溪流。第四代主人Biung透過復刻卡那歲小社聚落,讓更多人來體驗布農族文化。而這裡是也是超級未來食物油芒的故鄉,這個曾經瀕臨消失的植物再度收到重視,在這裡的田野間進行復育,製作成各種特色食物,體驗老人家記憶中的味道,延續這份美好的文化傳承。
在大多數人的記憶裡買菜不是去超市就是去菜市場,但在這些山區的小村莊中,人們對於買菜的記憶則是遠方傳來錄音卡帶樂聲,老闆娘喊著「欲來買菜嗎!(台語)」劃破了清晨,村民們踏出家門,向那台移動的市場聚集,菜車停好,人們蜂擁而上搶買當日最新鮮的食材。
自2019起,新北巿教育局每年舉辦「食農樂活巧營造學校推行計劃徵選」,鼓勵校園主動提交食農教育實施情況企劃書作申請補助經費之用,並分為三大組別:萌芽學校、結穗學校、典範學校,隨著組別的遞進可獲得的補助就愈多,但僅有四十八間獲選名額,以競爭型計劃推動各校發展更有特色規模的食農教育。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