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創生與經濟結合 淡蘭永續立足雙溪

記者 李允薰 、陳飛揚 、徐藝寧/採訪報導 隨著環保意識抬頭,大眾逐漸認知綠色旅遊,除經濟發展外,更注重社會責任和環境保護,使當地文化得到保存和傳承。近年觀光產業結合地方創生與綠色經濟,並致力於實現永續發展,憑藉其人文特色、歷史底蘊,串聯區域展現創新活力。而淡蘭古道在綠色旅遊浪潮中,展現經濟與文化交融的潛力,為地方經濟與永續譜寫成功的篇章。

蚯蚓助力 廚餘換豐收 食農新亮點

記者 蕭舒云、方姿婷、林欣愉/採訪報導 近來永續觀念逐漸於人們心中發酵,與環境共存、與生物共生的裝置隨之誕生,人們開始應用生物共生關係製造商機。除曾掀起熱潮的魚菜共生外,蚓菜共生因適合融入食農教育,備受政府及學校關注,相關裝置及技術的進步,使其商業化的可能性與環保效益成為焦點。

偏鄉教師造產業鍊 翻轉老農困境

偏鄉教師陳香吟打造老農產業鍊,幫助弱勢老農擺脫長年面臨的銷售困境,同時透過食農教育拉近消費者與產地的距離,為老農開拓更廣的產銷可能性。她也構思「串聯老農與小農智慧的知識鏈及技術鏈與經濟鏈」計畫,希望改善老農缺乏農產品定位、銷售管道、品質穩定度以及資訊不對等的困境,同時透過舉辦「青銀共廚」、「行動書車」等活動,以及志工媒合,活化整個老農和小農產業。

112-2 小世界世新新聞台 第255集

1. 機車兒童座椅無規範 影響安全保障 2. 忠孝西夜間試辦無誠意 機車全日通行遙遙無期 3. 科技產物引領現代社會走向便利生活 4. 校園遊蕩犬問題頻傳 如何取得人犬互動平衡 5. 外來種銀合歡擴張 壽山生態多樣性危機 6. 農場裡的小農夫 食農教育永續經營 7. 「耕心之路」 有機農場助更生人重返生命正軌 8. 拾荒者的曙光 和拾荒者走在一起的年輕人 9. 「妙手回春」 圖書醫院拯救破損書籍 10. 源自台灣的運動──木球 11. 逆天創造新人生 圓夢身障運動員

氣候變遷的抵抗者 讓野菜從路邊到餐桌

全球暖化造成升溫問題日漸嚴重,極端氣候來臨使農業發展受到威脅,許多農作物面臨乾旱、水災等等的種植危機,生活中常見的蔬菜類,可能會面臨到收成不佳甚至無法採收的情況。而野菜具有耐極端氣候的優勢,即使身處在惡劣的環境下也能生存,在糧食因氣候影響而減產的情況下,發展能抵擋極端氣候的野菜便是未來的新選擇。

台灣醬油之都 西螺百年黑豆醬油飄香

雲林西螺是台灣的醬油之都,西螺醬油又稱作蔭油,由黑豆製成堅持傳統釀制法,雖然和速釀化學醬油相比,需要花費20倍以上的時間,但是這漫長的等待,卻讓西螺醬油味道更加甘醇的關鍵,而西螺醬油的背後,靠著一群堅持古法釀造的製醬者,讓這具有百年歷史的醬油香,一代接著一代飄散於台灣的大街小巷。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