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報導

攝影報導焦點

【攝影報導】法理情 警察與違規攤販的距離

台灣有為數不少的流動攤販仰賴小本經營勉強度日,其中沒有營業許可證或涉及妨害交通的從業人員,隨時可能面臨舉發。每張1200元起跳的罰單,必要時生財器具還會被沒入,不僅讓這些「艱苦人」無奈,執法人員也是兩難。

完整內文
攝影報導

【攝影報導】開單下夾縫求生 深夜麵攤的辛酸

深夜12點,基隆崁仔頂魚市場正迎接開市,大大小小的冷凍貨車進出在孝一路,漁行將新鮮魚貨一箱箱分籃,準備競價。楊維如的麵攤就位於市場中,孝一路與仁三路的街角,基隆慶安宮的前方。麵攤沒有名字,沒有招牌,由三輪機車改裝而成,雖然不大,設備卻齊全,煮麵燉湯的麵桶、保鮮小吃的冰櫃、冰鎮飲品的保麗龍盒。

完整內文
攝影報導

【攝影報導】再次撐起落雨的破傘 一甲子修「蓋」記憶

在基隆市仁愛市場街邊一隅,電線杆上掛著各類雨傘,有傳統手推式雨傘、美式陽傘、現代自動傘等等,一旁的水溝還不斷流出廢水與臭氣。打著一把大遮陽傘,拎著一個工具箱,蹲坐在騎樓邊,右手固定斷裂的傘骨,左手使著工具敲打,沒有招牌也沒有推車,這裡就是修傘師傅劉新鳳的每天修傘的地方。

完整內文
攝影報導

【攝影報導】「鳴個喇叭!」在中和緬甸街思念母親

過了用餐尖峰時間轉進中和華新街,一間名為「母親的恩情」小吃店飄出陣陣緬式咖哩香,來自仰光的緬甸華僑熊瑛琦已在此工作數年。忙著備料,在替洋蔥去皮的同時,她也剝洋蔥般地道出自己的母親節心聲。

完整內文
攝影報導

【攝影報導】走進非學校 拓展教育的空間

梅子樹影晃動,孩子們在底下拉長小手,把果實咚咚地滾進篩網;另一頭,五色斑斕的磚牆邊,有的孩子升火、架鍋具,就地取材現煮一道「落葉湯」。新北市三峽區的白雞山下,有一所非學校親子共學部落在此耕耘六年,創辦人楊念祖用陪伴與關懷,支持來到這裡的每個家庭。

完整內文
攝影報導

【攝影報導】在廢墟中找到土地認同 明德山莊的自然共學

斑駁的紅磚長滿艷綠的青苔,老樹根盤纏交錯破碎的屋瓦,泥牆上多邊形的閩南雕塑,掉漆的京都格子日式窗戶,這裡是基隆市七堵區明德國中的舊宿舍「明德山莊」。60多年前是提供給教師們居住的眷村聚落,曾經喧鬧吵雜的校舍,如今只剩六戶人家居住。然而,看似廢墟的外貌,其中正有一股在地青年對土地認同的價值,在其中慢慢萌芽。

完整內文
攝影報導焦點

【攝影報導】學無止境 地磨兒部落文化綿延

小學生坐在耆老家門口,聆聽眼前被寫進課本的故事主角分享。漫遊巷弄,火光照耀轉動著琉璃珠的婦女,後頭隱約傳來青年吟唱的排灣古調。這是屏東縣地磨兒(Timur)部落的日常,現下排灣族文化傳承的其中一面。

完整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