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新聞文教生活

從黑手變身童玩達人 劉清海的玩具總動員

記者 黃亭詠、李俊德/採訪報導

在充滿著3C產品的今日,小朋友們的玩具也變成了手機、平板和電腦,而位在宜蘭的童玩達人劉清海,利用網路自學製作童玩,累積作品超過千件。作品包括小巧的玩具火車、啄木鳥、等比例打造的木槍、手槍,以及可以佔據一整面牆的巨大彈珠台,這些作品有的展示在校園內讓小學生體驗樂趣,有的則拿到安養院讓老人們重溫兒時的童趣。

教育部長試玩劉清海的作品搖搖馬。照片來源/劉清海

60歲的劉清海,在宜蘭市經營汽車修理廠,10年前他在網路上瀏覽影片,恰巧點開童玩製作的教學片段,「家中有工具,怎麼不來試試看?」於是開啟他黑手、童玩師傅的斜槓職人之路。他以一根原木為起點,在工作室內精心切割木材,逐漸變成童玩的零件等待組裝,談起最近的火車作品,劉清海說,由於嚮往歐洲火車之旅,所以在火車的場景中,特別參考了歐洲建築與街景,將對旅遊的嚮往傾注到作品中。

童玩的結構看似簡單,卻蘊含許多小巧思,劉清海說,古早童玩其實就是機械、物理原理的運用,例如他的「平衡馬」利用鐘擺效應,加上牛仔木偶的關節連動,輕輕一撥,玩具就能栩栩如生動起來。

在童玩達人的名號背後,其實劉清海有另一個身分,他是一位做了50年的輪胎行師傅,在起步時,他面臨景氣不佳和技術不熟練的難題,但他絕不向命運低頭,反而培養出了一批優秀的後繼者。這種堅韌不拔的精神,就如同他創作童玩時緊密相扣的齒輪,是他當黑手50年來積累的真功夫,每一次在木板上的微妙修正,都是對生命、時光和童心深深的思索和懷念。

劉清海向古亭國小學童講解玩具的使用方法。攝影/黃亭詠

家庭對劉清海的創作亦有深遠影響,早逝的家人讓他更加珍視童玩,並將之視為與家人心靈相連的方式。而妻子林錦蓮雖然與他個性截然不同,口頭上看不慣老公的作品,但卻默默拿起半成品開始上色,而最後也成了作品的參與者,這份最好的依靠讓劉清海不僅在藝術上取得了成就,同時也熱心參與公益活動,以童玩為媒介,為長者帶來歡笑。家人的支持和理解成為他在創作和生活中持續向前的動力。

在古亭國小的三樓童玩館存放著許多來自劉清海的作品。攝影/黃亭詠

在這個快速變遷的社會中,劉清海保有著永不老去的童心,並成為他創作童玩的原動力。位於宜蘭的古亭國小內,有一座童玩體驗館,裡面擺放了一整排來自劉清海所提供的彈珠台、戰鬥陀螺和套圈圈等遊戲,在這裡,小朋友們的笑聲此起彼落,藉由擔任關主的學童講解玩法,這些童玩也發揮了最大的價值。

在童玩達人的外號下,劉清海是一名有五十年經歷的汽車修理工。攝影/黃亭詠

劉清海的故事彷彿一段美好的童話,他用童玩彌補失去的童年,並在每一件作品中留下對生命、對時光、對童心的深深懷念。他的經歷不僅是一段個人的成長歷程,更是一份分享給世界的美好禮物。在這樣的幸福中,或許我們也能找回自己曾經迷失的快樂,重新感受到生命中那些微小而珍貴的美好。

 

延伸閱讀:

勾勒時代輪廓 童玩的當代價值

傳統益智童玩 傳承先人智慧

雜貨店轉型 復古童玩創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