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

銀色飛馳 無舵雪橇克難爭榮光

 記者 林士芬、江庭榛、黃詩庭/採訪報導 

台灣自1970年代首次派出無舵雪橇選手參加冬季奧運,至今已有40年以上的歷史多次取得冬季奧運及世界盃參賽資格2016年亞洲雪橇錦標賽奪得不過,由於冬季運動訓練成本高,國內雪橇訓練資源不足,導致培訓困難度增加又因台灣受到亞熱帶氣候影響,使得雪橇運動在台發展受限 

無舵雪橇 我國發展逾40年

無舵雪橇(以下簡稱雪橇)又稱為「平底雪橇」,與有舵雪橇(雪車運動) 不同的地方在於,其前方沒有舵板,後方也沒有制動閘,僅底部有一對滑行用的金屬滑板,由於沒有方向盤,在操控上較為困難且具風險。

雪橇賽事主要分為男子單人、女子單人、男子雙人、女子雙人以及接力賽等五種比賽形式,評分標準主要依據選手完賽的時長。比賽開始時,運動員會坐在雪橇上,藉雙手力量推動雪橇,從起點採平躺方式滑行至終點。抵達終點時,運動員仍需在雪橇上才能視為有效完成,否則成績將不列入計算。 

無舵雪橇運動以平躺姿勢進行,藉雙手力量推動雪橇從起點滑行至終點。攝影/林士芬

台灣地處亞熱帶地區,缺乏天然冰上環境,不過雪橇運動在台灣已有超過40年歷史。前國家隊雪橇選手、現為雪橇教練孫光明說明,台灣雪橇運動的起源可追溯至1970年代,當時我國滑雪選手與國外的雪車雪橇教練接觸後,因而轉為從事雪車雪橇運動。他指出,早期雪橇選手並未像現今選手擁有系統性訓練,當時多以比賽代替訓練,從每次比賽的經歷中學習。 

台灣的雪橇運動在奧運中取得的最佳成績為第14名,在雪車運動「推車速度」比賽中,也曾榮獲第一名。當時代表出賽的選手孫光明表示,儘管這項賽事並非奧運會獎牌項目,但他認為冬季運動仍值得向社會大眾推廣,並藉由體育賽事的優秀成績,提升台灣的國際地位。 

另外,選手林欣蓉、林芝韻、連德安等人,分別於2016亞洲雪橇錦標賽奪得金、銀、銅牌。青年選手楊仕勛、葉孟喆也曾在2020洛桑冬季青年奧運會,取得男子雙人組第六名。而林欣蓉更在2022世界雪橇錦標賽拿下世界排名第26,亞洲排名第一的佳績。 

林欣蓉指出,台灣自發展雪橇運動以來,持續派遣選手參與國際賽事,近年來成績也有逐漸進步的趨勢,儘管與氣候、場地優勢的國家相比稍嫌落後,但她認為,即使處於不利發展冬季運動的環境,我國幾乎每年都能派出選手參賽,這種持續性不僅具備歷史傳承的意義,同時也顯示我國在雪橇運動發展上具有潛力。

雪橇在亞熱帶地區多為冷門項目,孫光明期盼能以此登上國際賽場。攝影/林士芬

高速滑行風險高 人才要求嚴謹

台灣並無從小就接受雪橇訓練的選手,大多數選手最初是接觸田徑、拳擊或籃球等運動,因為發展到一定程度後成績較難提升,經由教練建議後,才轉向挑戰雪橇運動。在選手選拔方面,雪橇教練林垂賓表示,雪橇運動是利用重力加速度的原理進行,對於反應力及平衡感的要求較為嚴苛,因此對選手的體格要求較高,通常會偏向找尋壯碩體型的選手培訓。 

此外,雪橇運動是一項具高危險性的運動項目。屏東縣雪橇雪車委員會主任委員李木生解釋,雪橇運動的滑行時速度可高達150公里,且賽道坡度陡峭,高度差達150公尺,稍有不慎,可能會造成撞傷、骨折、腦震盪等運動傷害,嚴重則可能致死。他也表示,選手們容易背負巨大的心理負擔,因此在培訓過程中,也會加強選手的抗壓能力訓練,以維護選手的身心健康。 

台灣雪橇運動的發展,不僅能夠增進我國在國際舞台上的知名度,同時也能推廣地方性文化。李木生表示,台灣雪橇選手參與國際賽事期間,透過與國外選手和教練交流,使他們更加了解台灣的風土民情。他舉例,2019年曾有位選手來自客家族群,當時他教國外選手演唱經典歌謠〈唐山過台灣〉,他認為這樣的全球性交流對台灣具有深遠的意義。 

氣候場地限制 選手培育困難

雪橇運動考驗選手的敏捷度及速度,選手們需在短時間內巧妙控制力道以完成比賽,而名次的差距通常僅在毫秒內。不過,台灣地理位置因屬於亞熱帶地區,受到環境、場地、資金的限制,使得雪橇運動在人才培育及推廣上受到阻礙。 

同屬亞洲國家,中日韓本土具備雪橇專業滑道,近年在國際賽事上也能看見這些國家成績的提升。李木生表示,台灣並無完整且良好的雪橇運動訓練場地及坡道,在國內練習時,主要以輪式雪橇在柏油路或草地模擬比賽,導致雪橇選手需至國外,如:韓國、日本,進行移地訓練。他也指出,由於興建賽道需大量經費,以及符合氣候要件,因此台灣興建賽道的可行性較低。 

台灣無正規滑道供選手練習,林欣蓉需前往他國訓練,以增加實地經驗。照片提供/林欣蓉

選手在台的訓練以輪式雪橇及體能訓練為主,但在國外訓練則注重於冰道的實際滑行。林欣蓉表示,台灣本土的訓練方式與國外有極大的落差。在國外因有實體坡道練習,對「冰」的感覺更為深刻,雖然極具挑戰性,但也更有利於累積比賽經驗。相較於在台灣只能在柏油路或操場訓練,缺少了比賽的臨場感。 

選手在台灣訓練時所使用的輪式雪橇器材。攝影/林士芬

我國雪橇選手雖然在技術訓練方面已看到成效,但在國際賽事中,器材分配卻存在不公平情況。林欣蓉指出,台灣有雪和滑道,且與大國家無合作關係在雪橇運動發展處於相對弱勢的地位通常較難取得優質的器材。因此,在技巧水準相當的情況下,器材差異往往導致台灣等弱勢國家在比賽中的表現不佳,進而影響世界排名。

推廣堅持不懈 青年選手登國際舞台

台灣雪橇運動目前面臨諸多挑戰,使其未能在國際賽事獲取亮眼的成績,同時也未能獲得國內大眾的關注。然而,林欣蓉、李木生及中華雪橇協會等正積極推廣這項運動,也得到新北市體育處的協助,盼往後能為台灣雪橇運動開創嶄新局面。

新北市政府體育處競技運動科長謝秀瑜說明,土城國民運動中心目前提供冰宮場地,以及使用時段的優惠,讓選手在台訓練即可適應冰上環境。此外,他也表示,體育處也致力於提供雪橇選手全面的支援,包括營養金資助、體能訓練師和物理治療師的協助,確保選手在台訓練期間可以獲得最佳的指導與支持。

土城國民運動中心提供冰宮場地,讓選手更能適應冰上環境。攝影/林士芬

近年來,為培養國內雪橇儲訓選手,屏東縣積極推廣雪撬運動,並取得了優秀的成果。李木生表示,自2021年起,委員會積極參與「運動 i台灣」計畫,舉辦雪撬訓練營,邀請當地學生參與並尋找具潛力的選手進行培訓。這項計畫的成功不僅讓中華民國雪橇協會看到屏東選手的潛力,更讓屏東代表選手在2020年冬季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雙人雪橇比賽中,獲得了第六名的優異成績,為台灣爭得榮譽。

中華民國雪橇協會每年舉辦「雪撬訓練營」活動,旨在推廣雪撬運動,並提供青年學子參與、體驗的機會。中華民國雪撬協會秘書長宋守智表示,今年成功培養出三名雪橇青年隊選手,目前他們正於國外進行移地訓練,為2024冬季青年奧運進行準備。

現兼任雪橇青年隊教練林欣蓉 (左一)、物理治療師葉耘辰(右一),目前正於國外進行訓練,為2024冬季青年奧運進行準備。 照片提供/林欣蓉

現兼任雪橇青年隊教練林欣蓉希望透過更多的宣傳,以及政府提供的相關器材,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參與這項運動。她期許,未來能在她的規劃下,讓台灣青年雪橇選手能在冬季青奧取得更好的成績,並爭取進入前八名,展現台灣雪橇運動出色的競爭力與潛力。

 

延伸閱讀: 

冬季奧運無舵雪橇女將林欣蓉 水泥地上的傳奇 

資源人才匱乏 競速滑冰發展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