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新聞焦點社會社福

原住民智慧傳承 生活法寶月桃​

記者 吳宣翰、王駿凱/採訪報導

月桃是一種常見的植物,其不僅美觀,還具有藥用價值。其葉子和花朵可以用來製作茶來治療感冒、腹瀉和疲勞等症狀。此外,月桃的果實也可以用來製作果醬和蜜餞,是一種非常受歡迎的食品。在手工藝層面也有其發揮的價值,人們會利用葉鞘編織成包包、袋子甚至電腦包,對於人們來說,月桃在生活中的用處大有作為。 

編織月桃草繩的師傅。攝影/吳宣翰

伴隨著蔚藍的海洋,位於臺東縣的石山部落,師傅們正在把一束束曬乾的月桃葉,製作成漂亮的作品。這種花卉在阿美族文化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被視為神聖的花卉,代表著幸福、健康、和平和團結。

石山部落位於台東縣的山區,環境優美,陽光充足,這些因素都促進了月桃的生長和繁殖。月桃也會因為野生或人工養殖有個體大小差異,野生的會因為需要吸取更多日曬而努力向上竄,因此個體相較於人工養殖,野生的月桃體型也會比較龐大。 

月桃編織的釋迦。攝影/吳宣翰

在石山部落,人們種植月桃花已有數百年的歷史,這個傳統一直被代代相傳。如今,石山部落月桃已經成為台灣重要的花卉品種之一,被廣泛應用於景觀美化、裝飾和慶典等方面。這種花卉也吸引了許多遊客前來參觀和購買,成為石山部落的重要產業之一。

編織師傅林九固表示,野生的月桃為了吸收到更多的陽光,會不斷往上生長,以致於非常高大;自己種植的話因為挑過位置,月桃覺得自己曬得到太陽後,便不會繼續往上長,才會有體型大小的差別。

採收下來的月桃。攝影/吳宣翰

石山倉庫的老闆林宋博芳也提到,師傅的技術是無法取代的。從一開始的採集,回來之後要日曬,每一片月桃葉都要透過日曬才可以剝下來,接著要把他捆成一圈一圈後陰乾,完全風乾後的月桃要在攤平並進行分類經過這樣重重的步緊,才可將材料儲存備用,往往己是過了月餘才能完成備料的工序。

對他們來說前置作業真的是非常辛苦,從月桃莖要取下葉子常常雙手都會被刮傷,所以婦女的雙手總是傷痕累累。採下的月桃葉還要分等級,剝了之後就會知道這片月桃葉是否會裂開,會裂開的月桃葉就拿來製作帽子,不會裂開的月桃葉就拿來製作包包,每一個環節都是有眉角的經過重重關卡才成為最後的模樣。

在曬乾的月桃葉。攝影/吳宣翰 

月桃在原住民文化中已經存在許久,位於臺東縣達仁鄉的安朔社區也開設過類似的課程,特別聘請編織老師前來授課,將自己採收回來的月桃葉回來製成包包、零錢包袋子等製品,並在集會上販售會自行保存,對於部落的長輩來說,也是一種成就感的體現。 

野生的月桃葉。攝影/吳宣翰

近年來,在國外也有與月桃產業合作的異業結合,將兩個不同產業結合在一起形成新興產業,目前有將月桃的味道提煉成月桃露加在咖啡中。台東縣原住民族行政處部落經濟科科長利錦鴻也提到,目前有聽過月桃露、月桃炒鹽等等的商品,不過國內目前沒有類似的商品技術,以及大部分的民眾對於月桃產業十分陌生,目前還尚未有辦法在國內推動類似產業。

透過現代科技與傳統產業結合,也可以為一成不變的傳統商機,添上繽紛的色彩,並同時保留其對於原住民歷史的價值。

月桃編織的產品。攝影/吳宣翰

延伸閱讀:

花蓮原住民野菜學校 傳承天然「原」味

「對症下藥」 植物醫師為農作把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