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新聞運動

棒球菁英化訓練 學習面對壓力與挑戰

記者 黃柏鈞、鐘郅瀚/採訪報導

在我國的體育訓練往往都是以「菁英化訓練」為主,也就是所謂的體育班,將體育生們通通歸在一班,與其他一般生分開學習,並且從國小開始接受專業專項訓練,一路訓練到高中、大學畢業,或許能因此培育出優秀的選手,同時也代表著他們人生中多半的時間都只能專注於同一種運動訓練,但若是正在尋找自身興趣的小朋友來說,過早接觸到專業訓練,是否會影響他們多元發展,甚至錯過了學習能力快速的黃金期呢?

球技與課業的兼顧,更是小球員們的一大課題。攝影/鐘郅瀚

位於台北市萬華區的東園國小棒球隊,是國內的少棒強權,同時也採用體育班制度,自1943年校內就開始發展棒球活動,雖途中有中斷過,但在1969年後重新復出,一步步逐漸變成聯賽常勝軍。而現任教練賴敏男,從1993年開始帶隊至今,已有30年經歷,如何訓練小球員,他也有一套自己的方法。「不只是教導如何打球,小球員們上課的品性與課業,也是身為教練的職責。」

打擊練習時,全心專注於棒球上,揮出漂亮一擊。攝影/鐘郅瀚

目前就讀於東園國小6年6班的郭承瑀,不僅是隊上的主力選手,同時在班上成績也是名列前茅。每天的行程基本上皆是:早上6點50分起床,盥洗整理後,由爸爸負責接送,白天時會在學校上到第五節課,之後吃完中餐,下午2點前往球場練球,而練球則會一路練到晚上7點才結束。

回到家後吃完晚餐後,才開始寫回家作業,郭承瑀說明,平時在學校也會利用下課時間,寫一點功課,這樣能減少回家後的負擔。當事情告一段落後,承瑀會在晚上9點30分時熄燈就寢,結束一天。

平時郭承瑀會將部分功課在學校完成,減輕回家後的負擔。攝影/鐘郅瀚

從小一開始接觸棒球的郭承瑀也提到,自己5年來的棒球路上,令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打出全壘打,他回憶,當時面對的投手,球路以變化球居多,而他正好瞄準一顆螃蟹球,有點半猜測的進行揮擊,非常剛好的,球棒紮實擊中球心,揮出全壘打。他一路走來也拿過不少的獎盃,獎牌,對於這些獎項,他也謙虛地認為自己尚有許多不足的部分需要加強,之後升上國中面對到更強的對手與學長們,郭承瑀並不擔心,並且也期許未來自己能挑戰職棒,往最高殿堂邁進。

鎮守三壘大關的郭承瑀,在球場上精采單膝滑接美技。攝影/鐘郅瀚

面對多元化發展,球員們的本質依然是學生,賴敏男表示,透過棒球的訓練,來約束他們的品性與課業上的行為,讓這些小球員們能夠兼顧球技與課業。平時白天專心將學科完成,到了下午2點開始練球,練到晚上6點。賴敏男也說明,若是有功課沒寫,或是品行不佳的狀況,他也會實施禁止球員訓練或參加比賽。相較於球技上的表現,賴敏男更注重小球員們的學習與品德教育。

球場上的禮儀非常重要,品德教育不能馬虎。攝影/鐘郅瀚

而在「菁英化訓練」體制下成長的李岱祐,現今是擔任棒球訓練員,協助他人進行一對一的個別棒球指導及教學,利用科學化數據,提升選手的技巧與實力。身為過來人的他,在10歲的時候展開了棒球之旅,在學生時期,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在練球上,犧牲了許多能接觸其他興趣的機會,以致於在往後的職涯發展,也只能朝棒球相關邁進。李岱祐表示,過早的接觸菁英化訓練,長時間的專項練習,可能會讓選手的身體肌肉提前定型,若選手之後想轉換跑道選擇其他運動,可能就會有困難。

未往職業發展的李岱祐,也在運動訓練上找到一片天。攝影/鐘郅瀚

由於自己在高中時就發現自身能力與同儕之間有落差,距離前進職業還有一大段,所以李岱祐在之後選擇升學,尋找自身的第二專長。在大學階段,他並沒有放棄棒球,在持續訓練之下,反而開始嘗試許多不同類型的運動,同時也有參與棒球教練的工作,最終發現自身還是較擅長棒球領域,所以選擇往棒球教學方面發展,也能將畢生所學回饋給其他熱愛棒球的人身上。

訓練的同時,教練教導正確的姿勢避免小球員們受傷。攝影/鐘郅瀚

菁英化訓練或許會讓球員花費大量時間在一件事情上,而因此犧牲了其他休閒娛樂,但隨著時代演變,教練們也不再只是讓球員單一的注重在訓練上,反而更要求學業的保持,小球員們也能在兼顧課業的狀況下持續熱愛棒球,賴敏男教練也提到,學體育的孩子能提早適應許多壓力,比賽的過程中,難免會有緊張有壓力的狀況,但這些壓力也能成為小球員們的養分,面對未來的困境,在態度與處事上也能更加成熟。

小球員們在練習中付出百分百努力,嘗試接住每一顆球。攝影/鐘郅瀚

延伸閱讀:

棒球科學化訓練 助選手提升效率

體育班學制兩樣情 適性發展造就不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