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

榮耀背後 跆拳道運動的潮起潮落

記者 李昕、林霈騰、左如弘/採訪報導

1988年漢城奧運會,跆拳道選手陳怡安力壓各路好手,為台灣踢下史上第一面奧運金牌,儘管當年跆拳道僅是示範項目,仍在國內造成一陣轟動,之後幾屆奧運的好表現更是讓國內民眾更加熟悉這項運動,但作為奧運會的重點奪牌項目,民眾除了知道台灣跆拳道實力不差,對這項運動似乎總是少了些熱情與關注。

網路宣傳結合直播平台 盼能抓住大眾眼球

陳詩欣朱木炎黃志雄,大部分國人都能隨口說出這些耳熟能詳的跆拳道國手名字。但除了重大賽事,民眾平時對跆拳道的關注度並不高,在台灣仍然是相對小眾的運動。

中華民國跆拳道協會理事長戴淑華認為,像跆拳道這類的技擊性運動,本身就較難上手,一般民眾平時可以到戶外運動公園玩籃球、田徑,但不會特別去道館接觸跆拳道,儘管協會持續在臉書大力宣傳,推行效果也有限。

跆拳道協會透過臉書分享賽事資訊。照片來源/中華民國跆拳道協會粉專

但國立基隆女中跆拳道教練簡億鑫認為,「透過市府結合中央賽事,由縣市開始推廣,讓大家看到有關跆拳道的報導,報導篇數愈多,大家對這個也會更有興趣。」他更說明,要推廣跆拳道其實很容易,過去種種輝煌的戰績讓這項運動所享有的補助資源很多,平時也有許多地方上的大型比賽,若能結合直播平台與媒體的推廣,賽事自然會有人關注。

跆拳道賽事十分刺激,時常可見場上出現激烈對抗。攝影/李昕

道館商業化  教育與營利如何平衡

接連幾屆的奧運好表現,讓跆拳道道館一間接一間的開業,也有許多父母將孩子送到道館學習,從小培養孩子學跆拳道的家長蘇燕君說,讓孩子去學的目的除了健身外,更希望能激發孩子的潛力。

而過去道館的功能,除了防身、強健體魄外,嚴謹的訓練,更是孕育出色國手的溫床。但隨著訓練人口增多,道館也轉變為更加的商業取向,如何在盈利的同時兼顧訓練強度,也成了每位館長必學的課題。

「目前跆拳道館的經營,更多的是趨向商業化模式,能維持住較多的練習人口,讓道館有存活空間,但相對的,在訓練上就受到了諸多箝制,也會降低訓練的品管標準。」過去曾經營正道館教練鄭大為說道,現今道館雖然報名學生多,但訓練強度卻逐漸下滑,這樣的情況很可能對我國跆拳道發展造成負面影響。

曾培育出陳怡安、陳詩欣等優秀選手的他也表示,許多教練一個人擁有七、八間道館,卻無暇顧及每間道館的訓練強度,造成每位學員的程度參差不齊,而在跆拳道階段晉升考試時,教練為了讓自己的學員順利通關,有時甚至會在考試中會放水,這導致整個段位的水平被往下拉。

鄭大為開設的道館授課方針。攝影/林霈騰

「也許孩子的條件不可能成為一個好的運動員,但還是可以把他自我防禦、身體健康、正正當當做人的條件教好。」鄭大為說,作為教練賺錢固然重要,收益對於業者來說是非常現實的問題,但在營利之餘更不能忘記教練的使命,師德與商業共存,才是道館應該發展的目標。

遲來的正義 金牌教練的人生轉折

前國家隊教練鄭大為,曾經指導陳怡安奪下兩面奧運示範賽的金牌,同時也具有國際一級裁判的執照。崇尚跆拳教育的他,卻因2009年香港東亞運的「正確判決」事件被全體國人辱罵詆毀、遭到跆拳道協會停權三年,自此人生掉入谷底,直到2018年最高法院才還他清白。

2009年香港東亞運的跆拳道男子72公斤級金牌戰,韓國好手宋智勳往我國選手曾敬翔的胸口出拳,曾敬翔不堪倒地便痛失金牌。由於攻擊位置處於灰色地帶,我國教練團立馬聲請回放畫面,以求公正裁決。當時擔任副審的鄭大為判定宋智勳的攻擊成功得分,當此決傳回台灣,全國上下一致抨擊鄭大為,將他塑造成「賣國賊」的全民公敵。

直到跆拳道協會處分鄭大為停權三年,鋪天蓋地的謾罵才漸漸平息,但是停權三年的罰則仍將鄭大為打入谷底,關閉道館後不僅頓失收入,也無法接觸畢生最愛的跆拳道。一路走來,鄭大為僅求三餐溫飽,不但至加油站打工,也將多面獎牌變賣換現,辛苦拚得的國光獎金更付諸東流。

即使人生已不復當年,鄭大為卻從未想過轉手道館,他惆悵地表示,「這是我最後的尊嚴,也是我僅存的家。」而最高法院終於2018年還鄭大為清白,認定當年東亞運的判決是正確的。提到多年前遭受的的人身攻擊而身心受創,甚至想過尋短以結束一切,鄭大為坦言,是為了年邁的雙親,無論如何都不能拋下他們。

鄭大為崇尚跆拳教育,將武道精神融合生活。 攝影/林霈騰

縱使鄭大為的生活條件尚未好轉,但是他從不對現狀感到自卑,並說道:「抬頭挺胸過日子,也永遠別奢望正義。」對鄭大為而言,跆拳道不單是項運動,也是磨練身心的一門學問。

若時間回到2009年,面對國內壓力以及裁判公正性的立場,是否會改變判決,鄭大為僅淡淡地說,「我願放棄自我,也不願背離跆拳道。」

草根體育團隊 翻轉運動文化

華人傳統教育觀念重視考試、升學,讓不列入考試的體育科目,難以得到大為求升學的體制重視,間接造成了台灣運動推廣的困難。安平國中老師王信凱在2017年成立草根體育團隊,期盼從根本的教育做起,翻轉台灣教育對運動文化的正視。

草根體育是由數位體育老師共同組成的體育推廣組織,透過舉辦教師研習,以及提供新式的體育教學方法。創辦人王信凱提到,「團隊希望透過研習,使來參加的老師在體育專業素養上能夠提升,再將這份專業帶給學生。」他指出,傳統觀念認為體育課程就是跑步、操體能,但體育課程只是採用與學科不同的教學方式,其他科目能教學生的,體育也一樣不會少。

草根體育透過教育研習提升體育老師專業素養。照片提供/王信凱

對於現階段體育教育的缺失,草根體育講師黃瀚揚談到,傳統的體育課程設計上其實有很大的問題。「台灣的體育課在各階段都是從基礎教起,以桌球為例,國小、國中、高中都是從握拍開始教」,他表示,課程要從過往學過的做延伸,才能讓學生活用。

草根體育成立至今已有年時間,成立初期因有政府補助,教師參加研習不需收費。但2020年因補助縮減,研習改採全面收費形式,沒想到九十個名額在短短三分鐘內就爆滿。黃瀚揚指出,這是台灣第一次有收費的體育研習課程,報名踴躍的狀況,意味著有許多教師期望能精進自己。他也提到,近年教師圈流行由下而上的自辦研習,但相較其他科目,體育科的研習文化較不成熟,草根團隊仍在努力改善體育教師的研習管道。

除了實體研習,草根體育也持續與各大學的師培中心合作。王信凱表示,若是能讓年輕教師在大學期間就接觸到新式的教育思維,畢業後就不需再額外花時間研習。

草根體育提供教師新式教育思維,讓學生開心參與其中。照片提供/王信凱

論及草根體育未來期盼由體制內改變體育課程,王信凱提到,台灣現有的課程、課本設計大多是參照國外模式,但多數教師並不會使用體育課本。團隊希望能在未來設計出屬於台灣的體育課程和課本,讓第一線的老師能搭配使用,且完善台灣的體育教學。

 

延伸閱讀:

邁向成功的背後 運動員的心靈捕手

網路直播、培育新血 台灣「撞」志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