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新聞

滑出街頭 滑板入奧運

記者 葉冠洵、王鈺茹/採訪報導

滑板不只是運動,更是一種文化,一種生活態度。    --滑板玩家Josh Lee

滑板首度列入2020年東京奧運正式的比賽項目,這不僅是滑板運動重要的里程碑,讓更多人看見滑板這項極限運動的精神與魅力,更讓台灣的滑板玩家盼望台灣滑板能擁有國際規格的環境。

街頭上的滑板玩家,對民眾而言肯定不陌生,但許多人或許會對滑板族群有著負面印象,對他們貼上「製造噪音」、「干擾交通」等標籤。

「滑板一直都是在街頭的運動,最主要就在街頭滑」,但在台灣街道上玩滑板,卻有可能吃下罰單,Josh Lee認為這非常不公平,若滑板玩家有一定的技術,其實就和腳踏車騎士一樣,甚至可能比腳踏車還更安全。許多玩家會選擇在街頭練習,一部分也是因為街頭擁有不同的地形和障礙,讓玩家有不一樣的挑戰。

隨著滑板列入奧運正式比賽項目,這也是大眾可以重新認識到滑板文化的好時機,同時也正視到台灣滑板環境相較於國外環境的不足。專業滑板選手陳啟紋表示,台灣滑板環境與國外最大的差別,在於台灣滑板場太少、功能也不專業,台北目前只有內湖運動公園、中山極限運動場、南港極限運動場及新生橋下能合法玩滑板,「而且玩的人沒有國外多,相對的職業滑板玩家少,造成這項產業整體發展不夠完善。」

台灣只有極少數合法場地可供滑板玩家練習滑板。照片提供/Josh Lee

滑板族群在台灣仍屬小眾,政府提供的資源不夠多,造成台灣的滑板場地數量不充足,且場內的專業設備較少,許多設施面臨年久失修的問題。玩家Josh Lee表示,滑板場上由釘子和木板組合而成的設施,「在長期使用下,釘子都會過度使用而突出,而這多是玩家自己修理」,顯見政府對滑板設施的維護和建置,需要更多投入。

而近年雖在各地增建許多滑板場地,但是建設粗糙,玩家盼政府能更重視滑板族群,投入更多資金,提供更完善的設備與資源。整體環境的不友善,也讓滑板玩家希望能藉由滑板運動踏入奧運會場,讓大眾認識滑板,並期盼政府能更加重視滑板族群,讓台灣的滑板走出街頭,踏入國際。

從「滑板」近三個月相關網路文章討論,可以發現奧運提升滑板的關注度。資料來源/浚鴻數據開發股份有限公司